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的分子细胞学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概况第10-11页
    1.2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第11-13页
        1.2.1 偃麦草属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第11-12页
        1.2.2 其他属小麦近缘植物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第12-13页
    1.3 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方法第13-19页
        1.3.1 形态学检测(Morphological detection)第14页
        1.3.2 细胞学检测(Cytological detection)第14-16页
        1.3.3 生物化学检测(Biochemical detection)第16-18页
        1.3.4 分子检测(Molecular detection)第18-19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0页
    1.5 试验设计第20-22页
        1.5.1 技术路线第20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的农艺性状与HMW-GS组成第22-3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2.1.2 试验方法第23-2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5-28页
        2.2.1 主要农艺性状第25-26页
        2.2.2 HWM-GS第26-28页
    2.3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小麦-中间偃麦草衍生系的细胞学鉴定第30-4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3.1.1 试验材料第30页
        3.1.2 试验方法第30-3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3.2.1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统计第34-35页
        3.2.2 基因组原位杂交第35-37页
    3.3 讨论第37-40页
第四章 代换系中233的分子细胞学分析第40-46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4.1.1 试验材料第40-41页
        4.1.2 试验方法第4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4.2.1 主要农艺性状与HMW-GS第41-42页
        4.2.2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与减数分裂第42页
        4.2.3 GISH和FISH第42-44页
        4.2.4 分子标记分析第44-45页
    4.3 讨论第45-46页
第五章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DH系群体定位水稻耐盐碱QTL
下一篇:海南裸花紫珠质量标准及最佳采收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