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监测系统中支护结构力学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监测系统中支护结构力学分析的实验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1 振弦式应变计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电阻式应变片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3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13-15页 |
2.围岩巷道支护监测系统的研究 | 第15-38页 |
2.1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15-21页 |
2.1.1 传感器的精度和量程 | 第16页 |
2.1.2 传感器的制作 | 第16-17页 |
2.1.3 传感器标定试验 | 第17-21页 |
2.2 巷道光纤光栅监测系统 | 第21-37页 |
2.2.1 多通道光纤光栅解调仪的原理 | 第21-22页 |
2.2.2 关键技术及硬件设计 | 第22-31页 |
2.2.3 光纤光栅解调仪的软件操作 | 第31-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围岩巷道的光纤光栅现场监测 | 第38-45页 |
3.1 监测方案设计 | 第38-39页 |
3.1.1 监测目的 | 第38页 |
3.1.2 监测原则 | 第38页 |
3.1.3 断面选取原则 | 第38-39页 |
3.1.4 试验监测断面的选取 | 第39页 |
3.2 传感器的布置与安装 | 第39-43页 |
3.2.1 锚杆位置 | 第39-40页 |
3.2.2 锚杆安装过程 | 第40-43页 |
3.3 定时监测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4 监测数据的剔除与整理 | 第45-55页 |
4.1 监测数据 | 第45-46页 |
4.2 异常数据的剔除 | 第46-54页 |
4.2.1 异常数据剔除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46页 |
4.2.2 异常数据剔除的方法 | 第46-52页 |
4.2.3 程序编写 | 第52-53页 |
4.2.4 异常数据剔除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监测结果分析 | 第55-63页 |
5.1 波长与轴力的转化 | 第55-56页 |
5.2 轴力随工作面推进距离之间的关系 | 第56-59页 |
5.3 轴力随光纤光栅传感器埋深距离之间的关系 | 第59-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A 格拉布斯检验法程序代码 | 第67-71页 |
附录B 改进的t检验法程序代码 | 第71-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