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双价疫苗(大肠杆菌)在9-17岁女性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8-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29页
    1 HPV生物学概况第16页
    2 HPV感染及其所致疾病流行病学概况第16-21页
        2.1 HPV感染流行病学概况第16-18页
        2.2 高危型HPV感染所致疾病流行病学概况第18-21页
    3 已上市HPV疫苗及其相关研究第21-24页
        3.1 上市HPV疫苗简介第21-22页
        3.2 成年人群中的有效性研究第22-23页
        3.3 未成年女性人群中的免疫原性研究第23-24页
    4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双价疫苗(大肠杆菌)特点及临床研究进展第24-25页
    5 本研究目的第25-26页
        5.1 免疫原性评价第25-26页
        5.2 安全性评价第26页
    6 本研究的意义第26-2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9-43页
    1 研究用疫苗第29页
    2 研究现场第29-30页
    3 研究对象第30-31页
        3.1 受试人群选择第30页
        3.2 入选标准第30页
        3.3 排除标准第30-31页
    4 研究设计第31-35页
        4.1 总体设计第31-32页
        4.2 终点指标第32-33页
        4.3 样本量估计第33-35页
    5 研究流程第35-38页
        5.1 研究对象招募第35页
        5.2 知情同意第35页
        5.3 筛选入选第35页
        5.4 受试对象分组第35页
        5.5 疫苗接种第35-36页
        5.6 标本采集与检测第36-37页
        5.7 安全性观察第37-38页
    6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第38-43页
        6.1 数据录入及清理第38-39页
        6.2 数据集划分第39-41页
        6.3 统计分析方法第41-43页
第三章 结果第43-90页
    1 整体访视完成情况第43-45页
    2 人口学资料与基线特征第45-46页
    3 IgG抗体免疫原性评价第46-65页
        3.1 整个研究过程中HPV16/18 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第46-47页
        3.2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6/18 IgG抗体反向累计曲线第47-48页
        3.3 7mITT-I与PPS-I中HPV16/18 IgG抗体GMC总体描述第48-49页
        3.4 7m ITT-I与PPS-I中HPV16/18 IgG抗体阳转率总体描述第49-50页
        3.5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6IgG抗体GMC的两两非劣效性比较第50-53页
        3.6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6 IgG抗体阳转率的两两非劣效性比较第53-57页
        3.7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8 IgG抗体GMC的两两非劣效性比较第57-61页
        3.8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8 IgG抗体阳转率的两两非劣效性比较第61-65页
    4 中和抗体免疫原性评价第65-79页
        4.1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6/18中和抗体反向累计曲线第65-66页
        4.2 7m ITT-I与PPS-I中HPV16/18中和抗体GMC总体描述第66-67页
        4.3 7m ITT-I与PPS-I中HPV16/18中和抗体阳转率总体描述第67-68页
        4.4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6中和抗体GMC的两两非劣效性比较第68-71页
        4.5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6中和抗体阳转率的两两非劣效性比较第71-73页
        4.6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8中和抗体GMC的两两非劣效性比较第73-76页
        4.7 7m不同年龄程序组HPV18中和抗体阳转率的两两非劣效性比较第76-79页
        4.8 7m中和抗体与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第79页
    5 安全性分析第79-90页
        5.1 不良事件的总体描述第79-80页
        5.2 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析第80-81页
        5.3 不良事件按相关性分析第81-82页
        5.4 不良事件按免前IgG抗体状态分析第82-84页
        5.5 征集性不良反应按开始时间分析第84-85页
        5.6 征集性不良反应按症状分析第85-87页
        5.7 非征集性不良反应按症状分析第87-88页
        5.8 整个研究过程中严重不良事件分析第88-90页
第四章 讨论第90-93页
第五章 全文小结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0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虾科15种虾类的系统发育分析及DNA条形码研究
下一篇:基于AID的Flu B广谱IgM单抗类别转换及获得的IgG抗体初步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