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专用机械与设备论文--其他专用机械与设备论文

快速蒸汽发生器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课题背景第12页
        1.1.2 课题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快速蒸汽发生器国内外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3-15页
        1.2.1 国内外蒸汽发生器应用现状第13-14页
        1.2.2 快速蒸汽发生器的发展趋势第14-15页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第2章 基于感应加热的蒸汽发生器系统原理及设计方案第16-31页
    2.1 电磁感应加热基本原理第16-18页
        2.1.1 涡流加热原理第16-17页
        2.1.2 集肤效应第17-18页
        2.1.3 邻近效应第18页
    2.2 快速蒸汽发生器基本框架第18-20页
    2.3 电磁感应加热在快速蒸汽发生器上的应用第20-21页
    2.4 快速蒸汽发生器感应加热系统拓扑图第21-26页
        2.4.1 整流滤波电路第21-22页
        2.4.2 加热系统逆变电路第22-26页
    2.5 功率调节方式的选择第26-30页
        2.5.1 直流侧功率调节方法第26页
        2.5.2 逆变功率调节方法第26-27页
        2.5.3 感性移相PWM调功分析第27-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感应加热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31-49页
    3.1 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第31-32页
        3.1.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及分析第31-32页
    3.2 锁相环电路分析与设计第32-34页
        3.2.1 锁相环电路的工作原理第32页
        3.2.2 锁相环电路设计第32-34页
    3.3 移相控制电路分析与设计第34-38页
        3.3.1 移相控制电路设计第34-37页
        3.3.2 移相电路与锁相电路的结合第37-38页
    3.4 IGBT驱动电路第38-42页
        3.4.1 IGBT驱动原理分析第38-39页
        3.4.2 IGBT驱动电路设计第39-42页
    3.5 温度、压力和负载信号采集电路第42-46页
        3.5.1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第42-44页
        3.5.2 压力检测电路第44-45页
        3.5.3 电流、电压采样电路设计第45-46页
    3.6 键盘及显示电路设计第46-48页
    3.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基于粒子群优化模糊PID算法的蒸汽温度控制研究第49-69页
    4.1 蒸汽温度控制系统概述第49-50页
        4.1.1 蒸汽发生器蒸汽温度数学模型建模第49-50页
    4.2 模糊PID控制理论第50-57页
        4.2.1 PID控制理论第50-52页
        4.2.2 模糊控制理论第52-54页
        4.2.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第54-57页
    4.3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设计第57-62页
        4.3.1 粒子群算法简介第57-60页
        4.3.2 粒子群优化模糊PID控制器设计第60-62页
    4.4 仿真验证第62-68页
        4.4.1 模糊PID算法仿真验证第62-65页
        4.4.2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PID算法仿真验证第65-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感应加热蒸汽发生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69-76页
    5.1 系统主程序设计第70-72页
        5.1.1 系统初始化第70页
        5.1.2 感应加热系统主程序第70-72页
    5.2 电流电压采样程序设计第72-73页
    5.3 温度控制模块程序设计第73-75页
        5.3.1 温度信号采集程序设计第73-74页
        5.3.2 温度控制算法软件设计第74-75页
    5.4 键盘及显示程序设计第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6章 感应加热蒸汽发生器的仿真及功能测试第76-83页
    6.1 电路仿真第76-78页
    6.2 实验平台的搭建和样机实测第78-82页
    6.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7.1 总结第83页
    7.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燃叉车进气消声器压损特性分析及其优化研究
下一篇:具有多层结构的轴向振动微圆柱谐振器热弹性阻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