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2 消声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1.3 消声器仿真计算软件 | 第17-18页 |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2章 消声器流场CFD分析基本理论 | 第19-26页 | 
| 2.1 消声器的分类及评价指标 | 第19页 | 
| 2.2 声学性能的评价 | 第19-21页 | 
| 2.2.1 传递损失 | 第19-20页 | 
| 2.2.2 声波方程 | 第20-21页 | 
| 2.3 空气动力性能的评价 | 第21-22页 | 
| 2.4 消声器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 第22-24页 | 
| 2.4.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2页 | 
| 2.4.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2页 | 
| 2.4.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22-23页 | 
| 2.4.4 湍流及湍流模型 | 第23-24页 | 
| 2.5 消声器的其它设计要求 | 第24页 | 
| 2.6 发动机进气噪声主要控制方法 | 第24-25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初改进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评估 | 第26-33页 | 
| 3.1 数值分析边界条件 | 第26-27页 | 
| 3.2 穿孔管消声器简介 | 第27-28页 | 
| 3.3 不同截面消声器传递损失对比分析 | 第28-29页 | 
| 3.4 初改进消声器与原消声器传递损失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 3.5 不同穿孔率对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进气消声器的流体动力学分析 | 第33-45页 | 
| 4.1 仿真计算流程 | 第33页 | 
| 4.2 进气消声器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 4.3 CFD数值分析边界条件 | 第34-37页 | 
| 4.4 原进气消声器压力损失研究 | 第37-38页 | 
| 4.5 不同截面消声器的流体动力学分析 | 第38-41页 | 
| 4.6 初改进消声器与原消声器的流体动力学对比分析 | 第41-44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5章 最终优化消声器流体仿真优化及实验研究 | 第45-61页 | 
| 5.1 最终优化消声器的设计 | 第45-46页 | 
| 5.2 消声性能分析 | 第46-47页 | 
| 5.3 最终优化消声器的CFD仿真计算分析 | 第47-54页 | 
| 5.3.1 最终优化消声器的仿真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8-49页 | 
| 5.3.2 最终优化消声器的仿真计算后处理分析 | 第49-54页 | 
| 5.3.2.1 最终优化消声器内部气流的压力场分析 | 第49-51页 | 
| 5.3.2.2 最终优化消声器内部气流的速度场分析 | 第51-54页 | 
| 5.4 入口流速与压力损失的关系 | 第54-55页 | 
| 5.5 实验台搭建及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 5.5.1 试验台搭建及布置 | 第55-56页 | 
| 5.5.2 材料选型 | 第56-58页 | 
| 5.5.3 优化后的进气消声器空气动力性能实验测量 | 第58-60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