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概念研究 | 第12页 |
1.2.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模式分析 | 第12-13页 |
1.2.3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管理 | 第13页 |
1.2.4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 | 第13-14页 |
1.2.5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挥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6 促进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的建议 | 第15-17页 |
1.2.7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概念 | 第21-24页 |
2.1.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定义 | 第21页 |
2.1.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营模式 | 第21-22页 |
2.1.3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方式 | 第22-23页 |
2.1.4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 | 第23-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3E”原则 | 第24页 |
2.2.2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现状及绩效评价必要性研究 | 第27-34页 |
3.1 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现状 | 第27-31页 |
3.1.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数量与规模增长情况 | 第27-29页 |
3.1.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分级情况 | 第29-30页 |
3.1.3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地域分布情况 | 第30-31页 |
3.2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3.2.1 对政府必要性体现 | 第32页 |
3.2.2 对社会共同投资者必要性体现 | 第32页 |
3.2.3 对被投资企业必要性体现 | 第32页 |
3.2.4 对提高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效率的必要性体现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4-46页 |
4.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设计思路与原则 | 第34-35页 |
4.1.1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设计思路 | 第34页 |
4.1.2 指标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4.2 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5-45页 |
4.2.1 指标的选取 | 第35-36页 |
4.2.2 指标的含义 | 第36-38页 |
4.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4页 |
4.2.4 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S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 第46-52页 |
5.1 案例说明 | 第46-48页 |
5.1.1 公司简介 | 第46页 |
5.1.2 S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第46-48页 |
5.2 S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 | 第48-51页 |
5.2.1 S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数据处理 | 第48-50页 |
5.2.2 S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得分及分析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6 提高S公司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绩效建议 | 第52-56页 |
6.1 拓展出资对象优化投资方向 | 第52-53页 |
6.1.1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拓展共同投资对象 | 第52页 |
6.1.2 加大政府出资规模,优化创投引导基金投资投资方向 | 第52-53页 |
6.2 强化市场化运行完善退出机制 | 第53页 |
6.2.1 强化创投引导基金市场化运行 | 第53页 |
6.2.2 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 | 第53页 |
6.3 健全法律法规发展中介服务体系 | 第53-54页 |
6.3.1 健全相关法律及规定 | 第53-54页 |
6.3.2 发展创业投资相关的中介服务体系 | 第54页 |
6.3.3 采取措施提高投资积极性 | 第54页 |
6.4 实行投资组合策略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 第54-55页 |
6.4.1 实行投资组合策略,保证投资安全 | 第54页 |
6.4.2 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建立风险防控机制 | 第54-5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7.2 展望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