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非碳基吸附剂对重金属氯化物高温吸附规律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1.1 城镇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处理现状第9-11页
        1.1.1 城镇固体废弃物种类和成分分析第9-10页
        1.1.2 典型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第10-11页
    1.2 固废焚烧技术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典型的固废焚烧技术第11-12页
        1.2.2 焚烧技术的弊端与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准则第12-13页
    1.3 国内外焚烧烟气中半挥发性重金属排放控制研究现状第13-19页
        1.3.1 半挥发性发性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迁移特性研究第13-14页
        1.3.2 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第14-15页
        1.3.3 吸附剂捕集技术研究第15-19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非碳基吸附剂筛选与评价第22-33页
    2.1 实验部分第22-26页
        2.1.1 实验材料的制备与理化性能第22-23页
        2.1.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23-25页
        2.1.3 毒性浸出实验方法第25页
        2.1.4 消解方法和重金属测量第25-26页
    2.2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26-31页
        2.2.1 非碳基吸附剂对氯化铅蒸气的吸附特性第26-27页
        2.2.2 非碳基吸附剂对氯化铅蒸气的毒性浸出特性第27-29页
        2.2.3 天然高岭土对铅、镉、铜、锌的吸附特性第29-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天然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机制研究第33-50页
    3.1 实验部分第33-37页
        3.1.1 实验材料理化性能指标第33页
        3.1.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33-36页
        3.1.3 数据处理第36-37页
            3.1.3.1 重金属回收率与误差分析第36-37页
            3.1.3.2 重金属吸附效率计算公式第37页
    3.2 氯化铅热力学形态分布模拟第37-40页
        3.2.1 热力学计算基本原理第37-38页
        3.2.2 热力学计算条件第38-39页
        3.2.3 热力学计算结果分析第39-40页
    3.3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40-48页
        3.3.1 水蒸气、温度对天然高岭土铅吸附特性的影响第40-42页
        3.3.2 氧气、温度对天然高岭土铅吸附特性的影响第42-43页
        3.3.3 吸附产物XRD分析第43-44页
        3.3.4 天然高岭土表面熔化机制及其对吸附的影响第44-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偏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机制探究第50-62页
    4.1 实验部分第50-52页
        4.1.1 实验材料的制备与理化性能指标第50-51页
        4.1.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51页
        4.1.3 数据处理第51-52页
    4.2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52-60页
        4.2.1 温度、水蒸气对偏高岭土铅吸附特性的影响第52-53页
        4.2.2 温度、水蒸气对偏高岭土铅吸附特性的影响第53-55页
        4.2.3 偏高岭土表面熔化机制及其对吸附的影响第55-58页
        4.2.4 高岭土自身羟基对PbCl_2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第58-60页
    4.3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结论第62-63页
    5.2 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居住—就业视角的南京老城区职住空间研究--以南京市主城区(城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老城单元为例
下一篇:城市植物叶面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分布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