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城镇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及处理现状 | 第9-11页 |
1.1.1 城镇固体废弃物种类和成分分析 | 第9-10页 |
1.1.2 典型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 第10-11页 |
1.2 固废焚烧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典型的固废焚烧技术 | 第11-12页 |
1.2.2 焚烧技术的弊端与焚烧烟气污染物排放准则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焚烧烟气中半挥发性重金属排放控制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3.1 半挥发性发性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迁移特性研究 | 第13-14页 |
1.3.2 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 | 第14-15页 |
1.3.3 吸附剂捕集技术研究 | 第15-1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非碳基吸附剂筛选与评价 | 第22-3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2-26页 |
2.1.1 实验材料的制备与理化性能 | 第22-23页 |
2.1.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1.3 毒性浸出实验方法 | 第25页 |
2.1.4 消解方法和重金属测量 | 第25-26页 |
2.2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26-31页 |
2.2.1 非碳基吸附剂对氯化铅蒸气的吸附特性 | 第26-27页 |
2.2.2 非碳基吸附剂对氯化铅蒸气的毒性浸出特性 | 第27-29页 |
2.2.3 天然高岭土对铅、镉、铜、锌的吸附特性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天然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机制研究 | 第33-5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3.1.1 实验材料理化性能指标 | 第33页 |
3.1.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3.1.3.1 重金属回收率与误差分析 | 第36-37页 |
3.1.3.2 重金属吸附效率计算公式 | 第37页 |
3.2 氯化铅热力学形态分布模拟 | 第37-40页 |
3.2.1 热力学计算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3.2.2 热力学计算条件 | 第38-39页 |
3.2.3 热力学计算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3.3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40-48页 |
3.3.1 水蒸气、温度对天然高岭土铅吸附特性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2 氧气、温度对天然高岭土铅吸附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吸附产物XRD分析 | 第43-44页 |
3.3.4 天然高岭土表面熔化机制及其对吸附的影响 | 第44-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偏高岭土对PbCl_2的吸附规律及吸附机制探究 | 第50-62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0-52页 |
4.1.1 实验材料的制备与理化性能指标 | 第50-51页 |
4.1.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 第51页 |
4.1.3 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4.2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52-60页 |
4.2.1 温度、水蒸气对偏高岭土铅吸附特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4.2.2 温度、水蒸气对偏高岭土铅吸附特性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3 偏高岭土表面熔化机制及其对吸附的影响 | 第55-58页 |
4.2.4 高岭土自身羟基对PbCl_2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 第58-6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