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工艺论文

包边机压边模块结构设计与工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16-17页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包边机压力模块结构设计第18-32页
    2.1 包边机设计思路分析第18-20页
        2.1.1 包边机的动力选型第18-19页
        2.1.2 包边机的控制分析第19页
        2.1.3 包边机的冲击分析第19页
        2.1.4 包边机的运动分析第19-20页
    2.2 包边机压力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第20-23页
        2.2.1 包边机压力模块的技术要求第20页
        2.2.2 包边机压力模块结构的选择第20-21页
        2.2.3 包边机压力模块的总体设计方案第21-23页
    2.3 包边机压力模块的结构设计第23-28页
        2.3.1 驱动部分结构设计第23页
        2.3.2 预包边部分结构设计第23-24页
        2.3.3 终包边部分结构设计第24-25页
        2.3.4 压刀结构设计第25-27页
        2.3.5 车门结构设计第27-28页
    2.4 关键零部件的强度校核第28-31页
        2.4.1 连杆处组成分析第29页
        2.4.2 连杆处轴的受力分析第29-30页
        2.4.3 连杆处轴的强度校核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包边机压力模块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第32-44页
    3.1 包边机压力模块运动学模型第32-39页
        3.1.1 包边机压力模块自由度分析第32-33页
        3.1.2 包边机压力模块结构分解第33-34页
        3.1.3 牛顿-辛普森方法求解第34-36页
        3.1.4 运动学求解结果第36-39页
    3.2 包边机压力模块仿真模型第39-43页
        3.2.1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第39页
        3.2.2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第39-40页
        3.2.3 包边机压力模块运动学仿真第40-41页
        3.2.4 包边机压力模块动力学仿真第41-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车门内外板包边过程分析第44-58页
    4.1 车门内外板包边工艺研究第44-46页
        4.1.1 车门内外板包边的工艺要求第44-45页
        4.1.2 车门内外板包边的工艺过程第45-46页
        4.1.3 包边咬合部分尺寸计算第46页
    4.2 车门内外板包边CAE的发展第46-51页
        4.2.1 车门内外板包边CAE概述第47页
        4.2.2 DEFORM简介第47-49页
        4.2.3 塑性成形技术分析第49页
        4.2.4 车门内外板包边理论模型第49-51页
    4.3 终包边过程仿真第51-57页
        4.3.1 DEFORM仿真模型第51-53页
        4.3.2 材料变形过程分析第53-54页
        4.3.3 包边参数影响对比分析第54-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包边机压力模块样机研制与实验研究第58-66页
    5.1 包边机压力模块样机研制第58-59页
    5.2 包边机的控制系统第59-61页
        5.2.1 电机的选型第59-60页
        5.2.2 包边机的控制系统结构第60-61页
    5.3 包边机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第61-65页
        5.3.1 包边机包边实验过程第61-63页
        5.3.2 包边机包边实验结果第63-64页
        5.3.3 包边机包边实验讨论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论文总结第66页
    6.2 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和PMP的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下一篇:平板式液冷动力电池包的设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