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屏山县公共就业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9-10页
第1章 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6-18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框架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1 文献研究第18页
        1.4.2 问卷调查法第18-19页
        1.4.3 比较分析法第19页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第19-20页
        1.5.1 创新点第19页
        1.5.2 不足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就业第20页
        2.1.2 就业服务第20页
        2.1.3 公共就业服务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凯恩斯就业理论第21页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1-22页
        2.2.3 人力资本理论第22-23页
        2.2.4 理论评述第23-24页
第3章 屏山县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4-42页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式第24-25页
        3.1.1 劳动者部分第24页
        3.1.2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部分第24-25页
    3.2 屏山县就业现状第25-31页
        3.2.1 基本概况第25-30页
        3.2.2 屏山县就业特征第30页
        3.2.3 严峻形势第30-31页
    3.3 屏山县公共就业服务现状第31-37页
        3.3.1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第31-33页
        3.3.2 职业介绍的情况第33-35页
        3.3.3 培训服务情况第35-36页
        3.3.4 创业服务情况第36页
        3.3.5 失业管理服务情况第36-37页
    3.4 屏山县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3.4.1 劳动者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认知度不够第37页
        3.4.2 就业创业培训内容的供给不足第37-38页
        3.4.3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第38-39页
        3.4.4 公共就业服务队伍专业化较低第39-40页
    3.5 屏山县公共就业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2页
        3.5.1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为民服务意识较为薄弱第40页
        3.5.2 政府的运行职能和监管职能缺位第40-41页
        3.5.3 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第41-42页
第4章 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的经验借鉴第42-48页
    4.1 国外公共就业服务的创新模式第42-43页
        4.1.1 美国:强调第三部门的作用第42-43页
        4.1.2 英国:打造“一站式”模式第43页
    4.2 国内公共就业服务的先进经验第43-46页
        4.2.1 上海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与服务流程标准化第43-44页
        4.2.2 成都市温江区:打造“360就业服务”品牌第44-46页
    4.3 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经验对屏山县的借鉴意义第46-48页
第5章 优化屏山县公共就业服务的对策建议第48-56页
    5.1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理念第48-49页
        5.1.1 贯穿“人本主义”理念,提供精准服务第48页
        5.1.2 贯穿“共享”理念,提供均等服务第48-49页
    5.2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的财政保障机制第49-50页
        5.2.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第49页
        5.2.2 保障财政投入的长效性第49-50页
        5.2.3 加大对就业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第50页
    5.3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第50-51页
        5.3.1 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建设第50页
        5.3.2 完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第50-51页
        5.3.3 为企业提供薪酬指导平台第51页
    5.4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培训体系第51-53页
        5.4.1 加大对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第51-52页
        5.4.2 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第52页
        5.4.3 强化创业培训服务第52-53页
    5.5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第53-54页
        5.5.1 加强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其综合素质第53-54页
        5.5.2 健全工作人员的评价考核制度第54页
    5.6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模式第54-56页
        5.6.1 鼓励非营利组织积极投身于公共就业服务第54-55页
        5.6.2 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第55-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一第61-64页
附录二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景洪市基诺山乡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下一篇:四川C县基层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