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一) 国内藏族题材电影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二) 国外藏族题材电影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三、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一) 理论视角 | 第16-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发展概述 | 第22-31页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2-25页 |
(一) 藏族题材电影相关概念辨析 | 第22-24页 |
(二) 电影题材、类型与主题 | 第24-25页 |
二、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发展的分期 | 第25-31页 |
(一) “十七年”时期(1949年—1966年) | 第25-27页 |
(二)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 第27页 |
(三)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1991年) | 第27-28页 |
(四) 市场化时期(1992—1999年) | 第28页 |
(五) 新世纪(2000年至今) | 第28-31页 |
第三章 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主题的变迁 | 第31-51页 |
一、不同阶段藏族题材电影的话语主题分析 | 第31-41页 |
(一) “十七年”时期的话语主题 | 第31-33页 |
(二) 文革时期的话语主题 | 第33-34页 |
(三) 改革开放时期的话语主题 | 第34-36页 |
(四) 市场化时期的话语主题 | 第36-37页 |
(五) 新世纪的话语主题 | 第37-41页 |
二、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主题的变迁 | 第41-46页 |
(一) 话语主题的变化与不变 | 第41-44页 |
(二) 话语主题的变化特征 | 第44-46页 |
三、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主题变迁的语境分析 | 第46-51页 |
(一) 阶级斗争为纲 | 第47-48页 |
(二) 改革开放 | 第48页 |
(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第48-49页 |
(四)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崛起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表现:叙事风格的变迁 | 第51-62页 |
一、我国藏族题材电影叙事风格变迁 | 第51-60页 |
(一) “十七年”时期和文革时期:模式化叙事与互文 | 第51-52页 |
(二) 改革开放时期:探索性叙事 | 第52-53页 |
(三) 市场化时期:陌生化叙事 | 第53-55页 |
(四) 新世纪:民族话语叙事 | 第55-60页 |
二、藏族题材电影叙事风格变迁的语境分析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话语批评 | 第62-70页 |
一、简单的阶级斗争观 | 第62-64页 |
(一) 人物角色脸谱化 | 第62-63页 |
(二) 阶级斗争简单化 | 第63-64页 |
(三) 政治宣传直白化 | 第64页 |
二、唯市场论和商业观 | 第64-66页 |
(一) 文化符号猎奇化 | 第64-65页 |
(二) 价值观西化和商业媚俗化 | 第65-66页 |
三、民族话语的另一种封闭 | 第66-70页 |
(一) 民族意识封闭化 | 第67-68页 |
(二) 藏族演员限制叙事 | 第68页 |
(三) 传播的文化折扣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我国藏族题材电影的话语建构 | 第70-81页 |
一、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建构提供新语境 | 第70-71页 |
二、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主题建构 | 第71-77页 |
(一) 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话语 | 第71-73页 |
(二) 建构主旋律话语 | 第73-75页 |
(三) 建构对外开放话语 | 第75-76页 |
(四) 建构藏族文化传承话语 | 第76-77页 |
三、我国藏族题材电影话语表现建构 | 第77-81页 |
(一) 采用接近性表现手法 | 第77-78页 |
(二) 采用陌生化表现手法 | 第78-79页 |
(三) 采用民族话语叙事 | 第79-80页 |
(四) 采用国际化叙事 | 第80-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注释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布的论文 | 第89-90页 |
附录B 我国藏族题材电影(1949--2017目录)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