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3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33页 |
2.1 企业项目信息安全风险概述 | 第20-26页 |
2.1.1 企业项目信息分类及特点 | 第20-21页 |
2.1.2 企业项目信息安全风险概念 | 第21页 |
2.1.3 企业项目信息安全风险分类 | 第21-26页 |
2.2 风险相关理论 | 第26-29页 |
2.2.1 风险概念及特点 | 第26页 |
2.2.2 风险管理 | 第26-27页 |
2.2.3 风险因素 | 第27-28页 |
2.2.4 风险评价 | 第28页 |
2.2.5 风险控制 | 第28-29页 |
2.3 层次分析法概述 | 第29-32页 |
2.3.1 层次分析法概念 | 第29-30页 |
2.3.2 层次分析法评价步骤论述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价 | 第33-45页 |
3.1 对日外包企业简介 | 第33页 |
3.2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风险来源分析 | 第33-37页 |
3.2.1 物理风险源分析 | 第34页 |
3.2.2 数据风险源分析 | 第34-36页 |
3.2.3 管理风险源分析 | 第36-37页 |
3.3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价过程 | 第37-44页 |
3.3.1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 第37-41页 |
3.3.2 指标权重的确定与分析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 第45-54页 |
4.1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外部风险管理策略 | 第45-48页 |
4.1.1 遵循信息风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 第45-46页 |
4.1.2 企业风险信息化建设 | 第46-47页 |
4.1.3 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 第47-48页 |
4.2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内部风险管理策略 | 第48-50页 |
4.2.1 开展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培训 | 第48-49页 |
4.2.2 构建风险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4.2.3 建立信息风险管理考核制度 | 第50页 |
4.3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策略 | 第50-52页 |
4.3.1 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化 | 第50-51页 |
4.3.2 建立企业信息透明跟踪机制 | 第51-52页 |
4.3.3 建立信息风险管理机制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保障措施 | 第54-61页 |
5.1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外部风险管理策略实施保障 | 第54-57页 |
5.1.1 完善的企业组织架构 | 第54-55页 |
5.1.2 加强企业信息欺诈行为管控 | 第55-56页 |
5.1.3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 第56-57页 |
5.2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内部风险管理策略实施保障 | 第57-59页 |
5.2.1 加强企业信息管理控制 | 第57-58页 |
5.2.2 加强人才管理 | 第58-59页 |
5.2.3 完善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 | 第59页 |
5.3 对日外包项目信息安全工作标准化管理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第59-60页 |
5.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60页 |
5.3.2 完善的企业信息监督机制 | 第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总结 | 第61-62页 |
6.2 不足 | 第62页 |
6.3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件: 对日外包项目风险发生情况调查问卷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