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40页 |
1.1 光致变色材料概述 | 第10-37页 |
1.1.1 光致变色定义 | 第10页 |
1.1.2 光致变色材料分类 | 第10-22页 |
1.1.2.1 无机光致变色体系 | 第11页 |
1.1.2.2 有机光致变色体系 | 第11-13页 |
1.1.2.3 生物光致变色体系 | 第13-14页 |
1.1.2.4 无机-有机杂化光致变色体系 | 第14-22页 |
1.1.3 光致变色材料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1.4 光致变色材料应用 | 第22-37页 |
1.1.4.1 吸附方面的应用 | 第22-24页 |
1.1.4.2 磁性方面的应用 | 第24-27页 |
1.1.4.3 电学方面的应用 | 第27-30页 |
1.1.4.4 非线性光学(NLO)方面的应用 | 第30-32页 |
1.1.4.5 信息存储方面的应用研究 | 第32-37页 |
1.2 本论文关键科学问题、意义及相关科学发现 | 第37-40页 |
1.2.1 关键科学问题及意义 | 第37-38页 |
1.2.2 相关科学发现 | 第38-4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2.1 论文中有机配体结构、名称和缩写 | 第40页 |
2.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单环芳香分子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42-54页 |
3.1 前言 | 第42-45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3.2.1 化合物[Zn_2(H_2O)_2(malonate)_2(Prz)]_n(1)与[Zn_7(μ_4-O)_2(acetate)_(10)(Prz)_2] (2)的合成 | 第45页 |
3.2.2 性能表征及结果讨论 | 第45-53页 |
3.3 结论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光致变色过程单重态氧性能研究 | 第54-68页 |
4.1 前言 | 第54-57页 |
4.1.1 单重态氧的电子结构、特性及其产生 | 第54-56页 |
4.1.1.1 单重态氧的电子结构和特性 | 第54-55页 |
4.1.1.2 单重态氧的产生 | 第55-56页 |
4.1.2 单重态氧的检测 | 第56-57页 |
4.1.3 单重态氧的应用 | 第57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4.2.1 化合物[Zn(4-aminopyridine)_2Cl_2] (3)合成 | 第57页 |
4.2.2 性能表征及结果讨论 | 第57-67页 |
4.2.2.1 光致变色性能 | 第57-62页 |
4.2.2.2 光生单重态氧性能 | 第62-67页 |
4.3 结论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双光子吸收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 | 第68-78页 |
5.1 前言 | 第68-71页 |
5.1.1 双光子吸收介绍 | 第68-69页 |
5.1.2 双光子吸收应用于光致变色研究 | 第69-71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7页 |
5.2.1 配体SV及化合物[SV]·5H_2O(4)合成 | 第71-73页 |
5.2.2 性能表征及结果讨论 | 第73-77页 |
5.2.2.1 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 | 第73-74页 |
5.2.2.2 化合物4光致变色性能 | 第74-77页 |
5.3 结论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0页 |
附录 化合物4的原子坐标、温度因子及键长键角表 | 第90-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页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和收录的论文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