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篇 引言第9-17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1 发现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第10页
        1.2.2 挖掘企业竞争优势第10页
        1.2.3 产业选择第10-11页
        1.2.4 企业定位第11页
    1.3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概况第11-17页
第二篇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外部环境分析第17-22页
    2.1 挑战分析第17-18页
        2.1.1 国际煤相关行业发展后劲不足第17-18页
        2.1.2 煤炭产品价格竞争力降低第18页
        2.1.3 煤炭供应略显宽松第18页
    2.2 机遇分析第18-19页
        2.2.1 宏观刺激政策拉动煤炭需求第18页
        2.2.2 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第18-19页
        2.2.3 煤炭需求得到保障第19页
        2.2.4 铁路运输条件改善第19页
        2.2.5 煤价在中位得到支撑第19页
    2.3 外部环境评价第19-22页
        2.3.1 机遇分析评价第20页
        2.3.2 挑战分析评价第20-22页
第三篇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能力分析第22-35页
    3.1 优势分析第22-25页
        3.1.1 产业优势第22-23页
        3.1.2 运销优势第23-24页
        3.1.3 集团管理优势第24页
        3.1.4 自营铁路及港口优势第24-25页
    3.2 劣势分析第25-31页
        3.2.1 产品结构单一第26页
        3.2.2 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第26页
        3.2.3 配套技术力量薄弱第26-27页
        3.2.4 资金筹措困难第27页
        3.2.5 人力资源困境第27-29页
        3.2.6 生产成本较高第29-31页
        3.2.7 干部选拔不合理第31页
    3.3 能力评价第31-33页
        3.3.1 优势分析评价第31-32页
        3.3.2 劣势分析评价第32-33页
    3.4 发展战略SWOT分析第33-35页
第四篇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第35-40页
    4.1 制定原则第35-36页
        4.1.1 量变到质变第35页
        4.1.2 提高竞争力第35页
        4.1.3 科学谋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第35-36页
    4.2 发展战略目标第36-37页
    4.3 发展战略设计第37-40页
        4.3.1 设计思路第37-39页
        4.3.2 发展战略内涵第39-40页
第五篇 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第40-65页
    5.1 优化生产系统第41-42页
        5.1.1 优化采煤工艺第41页
        5.1.2 合理布置生产系统第41-42页
        5.1.3 提高采区回采率第42页
    5.2 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第42-44页
        5.2.1 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可行性第42-43页
        5.2.2 多元化经营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43页
        5.2.3 坚持煤与非煤并举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第43页
        5.2.4 以横向一体化为多元化发展的重点第43-44页
    5.3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第44-48页
        5.3.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第45-46页
        5.3.2 多渠道引进人才第46-47页
        5.3.3 强化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第47页
        5.3.4 构建激励机制第47-48页
        5.3.5 优化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第48页
    5.4 提高技术保障水平第48-50页
        5.4.1 提高采煤机械化水平第48-49页
        5.4.2 引进薄煤层开采技术第49-50页
        5.4.3 引进瓦斯发电技术第50页
    5.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第50-58页
        5.5.1 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第51-53页
        5.5.2 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第53-56页
        5.5.3 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第56-57页
        5.5.4 循环经济发展意义第57-58页
    5.6 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第58-62页
        5.6.1 节能减排现状第58-61页
        5.6.2 加大节能技术创新第61页
        5.6.3 节能减排规划第61-62页
    5.7 安全生产保障措施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石油二连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与探讨
下一篇:S医院以患者需求导向为中心的延续护理服务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