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运营技术论文--公路运输安全技术论文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应急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项目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和章节安排第12-13页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第13-16页
    2.1 GIS技术第13页
    2.2 信息协同技术第13-14页
    2.3 物联网技术第14页
    2.4 Flex技术第14-15页
    2.5 交通车辆检测器技术第15-16页
第三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需求分析第16-23页
    3.1 系统目标定位第16页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第16-20页
        3.2.1 道路监测功能需求分析第17-18页
        3.2.2 预警功能需求分析第18-19页
        3.2.3 应急功能需求分析第19-20页
        3.2.4 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需求分析第20页
    3.3 系统数据需求分析第20-21页
        3.3.1 地图数据第20页
        3.3.2 其他数据第20-21页
    3.4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第21-23页
        3.4.1 系统性能需求第21页
        3.4.2 安全性需求第21-22页
        3.4.3 其他需求第22-23页
第四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设计第23-38页
    4.1 系统总体框架第23-25页
        4.1.1 系统建设目标第23页
        4.1.2 系统总体框架第23-25页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第25-27页
        4.2.1 功能内容第25页
        4.2.2 功能表第25-27页
    4.3 数据库设计第27-35页
        4.3.1 数据表关系图设计第28页
        4.3.2 用户管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第28-30页
        4.3.3 高清视频监控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第30-31页
        4.3.4 高清卡口监控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第31-32页
        4.3.5 预警事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第32-34页
        4.3.6 应急事故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第34页
        4.3.7 预案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设计第34-35页
    4.4 软硬件配置第35-37页
        4.4.1 软硬件环境第35-36页
        4.4.2 系统网络环境第36-37页
    4.5 技术路线第37-38页
第五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警系统功能实现第38-55页
    5.1 系统主界面第38-39页
    5.2 电子地图功能第39-41页
    5.3 道路监测功能第41-48页
        5.3.1 高清视频监控功能第41-44页
        5.3.2 高清卡口监控功能第44-46页
        5.3.3 能见度采集功能第46-48页
    5.4 信息发布功能第48-50页
        5.4.1 电子情报板发布功能第48-49页
        5.4.2 广播功能第49-50页
    5.5 预案功能第50-52页
    5.6 数据查询与统计功能第52-53页
    5.7 系统管理功能第53-55页
第六章 系统测试第55-58页
    6.1 系统测试方案第55页
    6.2 系统测试内容第55-57页
        6.2.1 用户界面测试第55页
        6.2.2 功能测试第55-56页
        6.2.3 接口测试第56页
        6.2.4 设计语言测试第56-57页
        6.2.5 数据库测试第57页
        6.2.6 配置测试第57页
        6.2.7 响应时间测试第57页
        6.2.8 安全可靠性测试第57页
    6.3 测试结果第57-5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7.1 总结第58-59页
    7.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日味觉形容词的对比研究--以“甜”和“甘ぃ”、“苦”和“苦ぃ”为中心
下一篇: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华语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贾佩琳译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