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主流与新流创新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2 主流与新流创新动态演进研究 | 第13-14页 |
1.2.3 主流与新流创新相关企业案例及实证研究 | 第14-16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特色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基础理论 | 第20-37页 |
2.1 生态学共生理论 | 第20-24页 |
2.1.1 生态学共生理论内涵 | 第20-21页 |
2.1.2 生态学共生理论的演进及应用 | 第21-23页 |
2.1.3 生态学共生理论与主流和新流创新的演进 | 第23-24页 |
2.2 协同创新理论 | 第24-27页 |
2.2.1 协同创新理论内涵 | 第24页 |
2.2.2 协同创新理论的演进及应用 | 第24-26页 |
2.2.3 协同创新理论与主流和新流创新的演进 | 第26-27页 |
2.3 演化经济学理论 | 第27-30页 |
2.3.1 演化经济学理论内涵 | 第27-28页 |
2.3.2 演化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及应用 | 第28-29页 |
2.3.3 演化经济学理论与主流和新流创新的演进 | 第29-30页 |
2.4 创新发展政策学理论 | 第30-35页 |
2.4.1 创新发展政策学理论内涵 | 第31-32页 |
2.4.2 创新发展政策学理论的演进及应用 | 第32-34页 |
2.4.3 创新发展政策学理论与主流和新流创新的演进 | 第34-35页 |
2.5 理论评述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机理研究 | 第37-65页 |
3.1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历史进程及演进特征 | 第37-42页 |
3.1.1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历史进程 | 第37-40页 |
3.1.2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特征 | 第40-42页 |
3.2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要素演进及特征 | 第42-47页 |
3.2.1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基础要素与主导要素演进 | 第42-46页 |
3.2.2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要素演进的特征 | 第46-47页 |
3.3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的演进机理 | 第47-63页 |
3.3.1 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的生成机理 | 第48-52页 |
3.3.2 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的变异机理 | 第52-57页 |
3.3.3 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的选择机理 | 第57-59页 |
3.3.4 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的协同机理 | 第59-63页 |
3.4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案例分析 | 第65-86页 |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第65-66页 |
4.1.1 案例选择 | 第65-66页 |
4.1.2 案例资料收集 | 第66页 |
4.2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案例研究 | 第66-83页 |
4.2.1 中兴通讯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成功案例 | 第66-77页 |
4.2.2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失败案例 | 第77-83页 |
4.3 中兴通讯与无锡尚德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对比分析 | 第83-84页 |
4.4 结论 | 第84-86页 |
第五章 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政策需求模型构建 | 第86-103页 |
5.1 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中政策导向作用 | 第86-88页 |
5.1.1 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政策制定的必要性 | 第86-87页 |
5.1.2 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政策的导向作用 | 第87-88页 |
5.2 创新政策供给及其特征 | 第88-93页 |
5.2.1 创新政策供给分析 | 第88-92页 |
5.2.2 创新政策供给特征 | 第92-93页 |
5.3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政策需求模型 | 第93-103页 |
5.3.1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各阶段政策分析 | 第93-97页 |
5.3.2 演进阶段中主流与新流创新政策需求模型构建 | 第97-103页 |
第六章 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政策需求实证分析 | 第103-125页 |
6.1 调查方法和问卷设计 | 第103-105页 |
6.1.1 问卷调查法 | 第103-104页 |
6.1.2 问卷发放与数据处理 | 第104页 |
6.1.3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 第104-105页 |
6.2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各阶段政策需求统计 | 第105-114页 |
6.2.1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生成期 | 第105-107页 |
6.2.2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变异期 | 第107-110页 |
6.2.3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选择期 | 第110-112页 |
6.2.4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协同期 | 第112-114页 |
6.3 促进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演进的政策建议 | 第114-125页 |
6.3.1 加大主流技术创新支持,开拓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 第114-116页 |
6.3.2 鼓励多元技术创新,保障企业优先抓住创新发展机遇 | 第116-119页 |
6.3.3 加速新流技术突破发展,展开企业新一轮创新攻势 | 第119-122页 |
6.3.4 促进主流技术与新流创新协同,推进企业创新演进 | 第122-125页 |
结束语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附录 | 第134-139页 |
个人简历 | 第139-14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