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概述 | 第10-15页 |
1.1.1 芋螺多肽概述 | 第10-11页 |
1.1.2 疼痛与疼痛相关分子 | 第11-13页 |
1.1.3 主要信号通路概述 | 第13-15页 |
1.2 芋螺镇痛多肽Eb1.6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1 Eb1.6概述 | 第15-16页 |
1.2.2 Eb1.6结构与功能关系 | 第16-17页 |
1.3 Con-T[M8Q]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1 Con-T[M8Q]概述 | 第17页 |
1.3.2 Con-T[M8Q]结构与功能关系 | 第17-18页 |
1.4 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及方法 | 第18-20页 |
1.4.1 α芋螺多肽Eb1.6作用机理研究 | 第18页 |
1.4.2 Con-T[M8Q]作用机制研究 | 第18-20页 |
第2章 芋螺镇痛多肽Eb1.6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20-52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6页 |
2.2.1 实验动物与试剂 | 第20-22页 |
2.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22-23页 |
2.2.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 第23-26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6-37页 |
2.3.1 Eb1.6-AEEA-荧光素的仪器合成 | 第26-27页 |
2.3.2 大鼠PNL模型的构建及分组给药 | 第27-28页 |
2.3.3 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相关分子和受体基因水平的变化 | 第28-32页 |
2.3.4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和受体蛋白水平的变化 | 第32-34页 |
2.3.5 大鼠脑组织总蛋白凝胶Far western | 第34-35页 |
2.3.6 大鼠海马组织总蛋白转膜Far western | 第35-36页 |
2.3.7 荧光标记的Eb1.6在小鼠脑组织中的分布 | 第36-37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7-50页 |
2.4.1 大鼠脑组织RNA浓度测定 | 第37-38页 |
2.4.2 大鼠脑组织BDNF、NMDA、C-fos、ATF3、GABA、PICK1、AMPA、PKC-γ、GAP-43、NGF-β、TRPV1、TPH1基因的扩增 | 第38页 |
2.4.3 蛋白提取及定量 | 第38-39页 |
2.4.4 Eb1.6对大鼠脑组织各疼痛相关分子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39-47页 |
2.4.5 大鼠脑组织总蛋白凝胶Far western | 第47-48页 |
2.4.6 大鼠海马组织转膜Far western | 第48-49页 |
2.4.7 Eb1.6在小鼠脑及大鼠坐骨神经中的分布结果 | 第49-50页 |
2.5 小结 | 第50页 |
2.6 讨论与结论 | 第50-52页 |
第3章 芋螺多肽ConT[M8Q]抑制小鼠吗啡依赖的机理研究 | 第52-70页 |
3.1 前言 | 第52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52-57页 |
3.2.1 实验动物与试剂 | 第52-54页 |
3.2.2 实验设备和仪器 | 第54页 |
3.2.3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 第54-5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3.3.1 动物模型建立、给药及组织分离 | 第57页 |
3.3.2 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吗啡依赖小鼠海马组织相关分子和受体基因水平的变化 | 第57-58页 |
3.3.3 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吗啡依赖小鼠脑组织海马区相关分子和受体蛋白水平的变化 | 第58-5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59-66页 |
3.4.1 吗啡依赖小鼠海马组织RNA浓度测定 | 第59页 |
3.4.2 吗啡依赖小鼠海马组织CAMKⅡ-α、CAMKⅡ-β、CAMK-Ⅳ、NR2B、NOS、PKC-γ、AMPA基因的扩增 | 第59-60页 |
3.4.3 Con-T[M8Q]对吗啡依赖小鼠脑组织海马区CAMKⅡ-a、CAMKⅡ-β、CAMK-Ⅳ、NR2B、nNOS、PKC-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 第60-65页 |
3.4.4 Con-T[M8Q]对吗啡依赖小鼠脑组织海马区AMPA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65页 |
3.4.5 Con-T[M8Q]对吗啡依赖小鼠脑组织海马区C-fos、pERK蛋白表达量影响 | 第65-66页 |
3.5 小结 | 第66-67页 |
3.6 讨论与结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