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烟草病虫害论文

烟草靶斑病菌遗传分化、侵染特性及致病机理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前言第16-18页
第一章 烟草靶斑病研究进展第18-30页
 1 烟草靶斑病研究概况第18-19页
 2 丝核菌属的特征及分类第19页
 3 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地位第19页
 4 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第19-20页
 5 丝核菌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第20-22页
 6 立枯丝核菌的致病机制第22-24页
 7 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状况第24-29页
 8 丝核菌病害的防治第29-30页
第二章 烟草靶斑病菌菌丝融合群及致病性研究第30-42页
 第一节 烟草靶斑病菌菌丝融合群研究第30-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立枯丝核菌的鉴定第32-33页
   ·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第33-34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第34页
   ·rDNA ITS序列扩增及分析第34页
  3 小结第34-36页
 第二节 烟草靶斑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第36-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6-41页
   ·病菌的致病力第36-39页
   ·烟草靶斑病菌致病类型的划分第39-41页
  3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烟草靶斑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42-72页
 第一节 烟草靶斑病菌RAPD分析第42-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8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第47-49页
   ·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第49-52页
   ·引物的筛选第52-53页
   ·扩增结果第53-56页
   ·聚类分析第56-58页
  3 小结第58-60页
 第二节 烟草靶斑病菌ISSR分析第60-7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0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第63页
   ·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第63-65页
   ·引物的筛选第65页
   ·扩增结果第65-68页
   ·聚类分析第68-70页
  3 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烟草靶斑病菌侵染特性研究第72-9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2-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91页
   ·越冬方式第76页
   ·侵染特点第76-79页
   ·侵染条件第79-81页
   ·寄主范围第81-84页
   ·烟草品种的抗病性第84-85页
   ·交互致病性第85页
   ·损失估计第85-87页
   ·药剂筛选试验第87-91页
 3 小结第91-94页
第五章 烟草靶斑病菌致病机理研究第94-148页
 第一节 病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第94-1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94-10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3-118页
   ·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第103-104页
   ·不同培养条件对病菌产毒的影响第104-107页
   ·毒素的基本性质第107-111页
   ·毒素对烟草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第111-117页
   ·不同致病力烟草靶斑病菌菌株的产毒能力第117-118页
  3 小结第118-121页
 第二节 病菌细胞壁降解酶致病机理的研究第121-13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1-1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25-136页
   ·活体外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第125-126页
   ·活体内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第126-129页
   ·烟草靶斑病菌胞壁降解酶的产生条件第129-132页
   ·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第132-133页
   ·不同致病力烟草靶斑病菌菌株的产酶能力第133-136页
  3 小结第136-138页
 第三节 病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第138-1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8-1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44-147页
   ·病菌总RNA的提取与检测第144页
   ·病菌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cDNA的分离第144-147页
  3 小结第147-148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148-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9页
致谢第169-17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70-171页
论文图表统计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嘧肽霉素结构测定及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辽宁玉米叶部病害田间流行动态及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