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研究对象界定 | 第9-10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3 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应收款项资产证券化融资相关理论 | 第19-27页 |
2.1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2.2 资产证券化一般原理 | 第20-22页 |
2.3 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基本原则 | 第22-24页 |
2.4 应收款项资产证券化流程介绍 | 第24-27页 |
3 蚂蚁金服资产证券化融资需求分析 | 第27-43页 |
3.1 蚂蚁金服企业定位 | 第27-36页 |
3.1.1 阿里巴巴的消费金融产业链 | 第27-29页 |
3.1.2 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发展历程 | 第29-33页 |
3.1.3 蚂蚁借呗与花呗业务概况 | 第33-36页 |
3.2 蚂蚁借呗、蚂蚁花呗业务功能 | 第36-39页 |
3.2.1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 第36-37页 |
3.2.2 提升用户体验 | 第37-38页 |
3.2.3 刺激消费欲望 | 第38页 |
3.2.4 占领互联网金融未来阵地 | 第38-39页 |
3.3 蚂蚁借呗与蚂蚁花呗业务效果 | 第39-43页 |
3.3.1 刺激营业收入增加 | 第39-40页 |
3.3.2 卖家数量增加 | 第40-41页 |
3.3.3 花呗用户增加 | 第41-43页 |
4 蚂蚁金服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分析 | 第43-59页 |
4.1 蚂蚁金服应收账款证券化动因 | 第43-47页 |
4.1.1 股权融资不可持续 | 第43-44页 |
4.1.2 债务融资负担过重 | 第44-45页 |
4.1.3 应收账款堆积严重 | 第45-46页 |
4.1.4 融资政策有所限制 | 第46页 |
4.1.5 征信数据难以变现 | 第46-47页 |
4.2 蚂蚁金服应收账款证券化基本情况 | 第47-50页 |
4.2.1 原始权益人机构概况 | 第47-48页 |
4.2.2 项目参与方 | 第48-50页 |
4.3 蚂蚁金服应收账款证券化效果 | 第50-59页 |
4.3.1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第50-54页 |
4.3.2 提高资产流动性 | 第54-56页 |
4.3.3 分散坏账风险 | 第56-57页 |
4.3.4 突破融资政策限制 | 第57页 |
4.3.5 征信数据辅助融资 | 第57-59页 |
5 案例总结 | 第59-67页 |
5.1 案例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9-60页 |
5.1.1 蚂蚁金服案例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5.1.2 蚂蚁金服案例研究不足 | 第60页 |
5.2 案例研究经验及意义 | 第60-64页 |
5.2.1 蚂蚁金服案例经验 | 第60-62页 |
5.2.2 蚂蚁金服案例意义 | 第62-64页 |
5.3 案例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 第64-67页 |
5.3.1 资产证券化融资相关政策风险 | 第64页 |
5.3.2 基础资产的合法合规问题 | 第64-65页 |
5.3.3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 第65页 |
5.3.4 发行人法律地位问题 | 第65-67页 |
6 蚂蚁金服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相关建议 | 第67-70页 |
6.1 探索“助贷模式”实现完美表外融资 | 第67页 |
6.2 投入必要资本使杠杆合理最大化 | 第67-69页 |
6.3 完善资产证券化流程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