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师关爱叙事研究--以Z学校教师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1.1.1 关爱是国家关于留守儿童保护的主旋律 | 第10页 |
1.1.2 关爱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主题 | 第10-11页 |
1.1.3 关爱是解决留守儿童困境的现实之需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3.1 有关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有关教师关爱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5-16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1.4.1 留守儿童 | 第16页 |
1.4.2 关爱 | 第16-18页 |
1.4.3 教师关爱 | 第18-19页 |
1.5 理论基础及理论构架 | 第19-22页 |
1.5.1 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 | 第19-21页 |
1.5.2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爱的特征 | 第21-22页 |
1.6 走进叙事研究 | 第22-25页 |
1.6.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2页 |
1.6.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2-23页 |
1.6.3 研究中的角色定位 | 第23页 |
1.6.4 资料收集与整理 | 第23-24页 |
1.6.5 呈现研究结果 | 第24-25页 |
2 Z学校教师所处场域及关爱对象素描 | 第25-33页 |
2.1 Z学校:大山脚下的学校 | 第25-27页 |
2.1.1 Z学校的基本概貌 | 第25-26页 |
2.1.2 教职员工的构成 | 第26-27页 |
2.2 关爱对象:寄宿中的留守儿童 | 第27-33页 |
2.2.1 留守儿童寄宿状况 | 第27-29页 |
2.2.2 寄宿生的学习状况 | 第29-31页 |
2.2.3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 第31-33页 |
3 Z学校3位教师关爱个案分析 | 第33-51页 |
3.1 教师关爱叙事一:H老师 | 第33-41页 |
3.1.1 素描:关于H老师 | 第33-34页 |
3.1.2 关爱样态:手心手背都是肉 | 第34-39页 |
3.1.3 探寻:关爱背后的思考 | 第39-41页 |
3.2 教师关爱叙事二:C老师 | 第41-46页 |
3.2.1 素描:关于C老师 | 第41-42页 |
3.2.2 关爱样态:有了爱并不是有了一切 | 第42-44页 |
3.2.3 探寻:关爱背后的思考 | 第44-46页 |
3.3 教师关爱叙事三:W老师 | 第46-51页 |
3.3.1 素描:关于W老师 | 第46页 |
3.3.2 关爱样态:初为教师的体悟 | 第46-49页 |
3.3.3 探寻:关爱背后的思考 | 第49-51页 |
4 研究反思 | 第51-57页 |
4.1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师关爱的困境 | 第51-54页 |
4.1.1 “应试教育”致使教师关爱有限 | 第51-52页 |
4.1.2 教师队伍多样化使得关爱连续性差 | 第52-53页 |
4.1.3 留守儿童家庭因素加大教师关爱难度 | 第53-54页 |
4.2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师关爱的出路 | 第54-57页 |
4.2.1 学校助力,创造教师关爱氛围 | 第54-55页 |
4.2.2 教师合力,提高教师关爱能力 | 第55页 |
4.2.3 家校合作,加强教师关爱动力 | 第55-57页 |
5 结语 以爱为实 共筑防线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