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车辆运用、保养与检修论文

车轮内部损伤及踏面剥离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车轮损伤概述第12-14页
    1.3 轮轨剥离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试验研究第14-15页
        1.3.2 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第15-16页
        1.3.3 检测及强化第16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6-1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第18-26页
    2.1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第18-23页
        2.1.1 Hertz接触理论第18-19页
        2.1.2 Carter二维滚动接触理论第19-20页
        2.1.3 Johnson无自旋三维滚动接触理论第20-22页
        2.1.4 Kalker理论第22-23页
    2.2 有限元接触理论第23-25页
        2.2.1 有限元理论第23-24页
        2.2.2 有限元接触理论第24-25页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车轮踏面剥离概述及现场调研第26-32页
    3.1 踏面剥离概述第26-27页
        3.1.1 车轮踏面剥离的分类第26页
        3.1.2 车轮踏面剥离失效机理第26-27页
    3.2 铁路现场车轮剥离情况调研第27-31页
        3.2.1 车轮发生剥离情况统计第27-31页
        3.2.2 车轮发生剥离类型统计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无损伤车轮与钢轨的接触力学分析第32-37页
    4.1 无损伤车轮与钢轨接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第32-34页
    4.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内部含裂纹的车轮与钢轨的接触力学分析第37-47页
    5.1 内部含裂纹的车轮有限元模型第37-39页
    5.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39-45页
        5.2.1 距踏面不同距离裂纹周边应力分布第39-40页
        5.2.2 不同角度裂纹周边应力分布第40-41页
        5.2.3 不同长度及深度裂纹周边应力分布第41-43页
        5.2.4 偏移中心不同距离裂纹周边应力分布第43-44页
        5.2.5 存在裂纹车轮与无损伤车轮内部应力对比分析第44页
        5.2.6 车轮与钢轨同时存在裂纹时裂纹周边应力分布情况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六章 内部含杂质的车轮与钢轨的接触力学分析第47-57页
    6.1 内部含杂质的车轮有限元模型第47-49页
    6.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9-56页
        6.2.1 距踏面不同高度的杂质周边应力分布第49-50页
        6.2.2 不同尺寸及个数杂质周边应力分布第50-53页
        6.2.3 不同种类杂质周边应力分布第53-54页
        6.2.4 偏移中心不同距离杂质周边应力分布第54页
        6.2.5 存在杂质的车轮与无损伤车轮内部应力对比分析第54页
        6.2.6 车轮与钢轨同时存在杂质时杂质周边应力分布情况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七章 踏面已剥离的车轮与钢轨的接触力学分析第57-62页
    7.1 踏面已剥离的车轮与钢轨接触的有限元模型第57-59页
    7.2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9-61页
        7.2.1 剥离损伤周边应力分布第59页
        7.2.2 不同面积剥离损伤周边应力分布第59-60页
        7.2.3 不同深度剥离损伤周边应力分布第60-61页
        7.2.4 存在剥离损伤的车轮与无损伤车轮踏面应力对比分析第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CA砂浆粘弹特征的无砟轨道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下一篇:摩擦系数对制动盘温度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