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33页 |
1.1 智能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 第12-13页 |
1.2 内源刺激响应型药物载体 | 第13-22页 |
1.2.1 pH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 | 第13-16页 |
1.2.2 氧化还原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 | 第16-18页 |
1.2.3 酶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 | 第18-21页 |
1.2.4 温度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 | 第21-22页 |
1.3 外源刺激响应型药物载体 | 第22-26页 |
1.3.1 光敏感型药物载体 | 第23-24页 |
1.3.2 磁敏感型药物载体 | 第24-25页 |
1.3.3 超声敏感型药物载体 | 第25-26页 |
1.4 多重敏感型纳米药物载体 | 第26-28页 |
1.5 普鲁兰多糖用于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 | 第28-30页 |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1.6.1 选题依据 | 第30-31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2 超声敏感载体材料合成及自组装纳米胶束性质研究 | 第33-46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试剂和仪器 | 第33-34页 |
2.2.1 试剂 | 第33-34页 |
2.2.2 仪器 | 第3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4-37页 |
2.3.1 超声敏感P-OC材料的合成 | 第34-35页 |
2.3.2 载体材料结构表征 | 第35-36页 |
2.3.3 聚合物P-OC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36页 |
2.3.4 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 | 第36页 |
2.3.5 P-OC纳米胶束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 | 第36-37页 |
2.3.6 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胶束形态 | 第37页 |
2.3.7 纳米胶束稳定性检测 | 第37页 |
2.3.8 P-OC纳米胶束在超声环境下的响应行为 | 第37页 |
2.3.9 统计学分析 | 第3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2.4.1 载体材料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7-40页 |
2.4.2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40-41页 |
2.4.3 P-OC纳米胶束的粒径和电位检测 | 第41-42页 |
2.4.4 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胶束形态 | 第42页 |
2.4.5 稳定性检测 | 第42-43页 |
2.4.6 P-OC纳米胶束在超声环境下的响应行为 | 第43-45页 |
2.5 小结 | 第45-46页 |
3 P-OC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第46-56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试剂和仪器 | 第47页 |
3.2.1 试剂 | 第47页 |
3.2.2 仪器 | 第4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7-49页 |
3.3.1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 | 第47页 |
3.3.2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检测 | 第47-48页 |
3.3.3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 | 第48页 |
3.3.4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与游离DOX荧光发射测定 | 第48页 |
3.3.5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体外释药检测 | 第48页 |
3.3.6 统计学分析 | 第48-4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3.4.1 DOX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9-52页 |
3.4.2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的理化性质分析 | 第52页 |
3.4.3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的粒径和Zeta电位 | 第52-53页 |
3.4.4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与游离DOX荧光发射光谱测定 | 第53-54页 |
3.4.5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体外释药行为 | 第54-55页 |
3.5 小结 | 第55-56页 |
4 P-OC载药纳米胶束的体外活性评价 | 第56-69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试剂和仪器 | 第56-57页 |
4.2.1 试剂 | 第56页 |
4.2.2 仪器 | 第56-57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7-60页 |
4.3.1 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 第57-58页 |
4.3.2 红细胞溶血实验 | 第58页 |
4.3.3 MTT细胞毒性实验 | 第58-59页 |
4.3.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胞内药物分布 | 第59页 |
4.3.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对纳米胶束的摄取 | 第59-60页 |
4.3.6 MCF-7细胞对载药纳米胶束摄取机理 | 第60页 |
4.3.7 统计学分析 | 第6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4.4.1 P-OC纳米胶束的生物相容性检测 | 第60-62页 |
4.4.2 P-OC/DOX载药纳米胶束体外抗肿瘤效果 | 第62-64页 |
4.4.3 细胞摄取P-OC胶束的定性分析 | 第64-65页 |
4.4.4 细胞摄取P-OC胶束的定量分析 | 第65-66页 |
4.4.5 MCF-7细胞对载药纳米胶束摄取机理 | 第66-68页 |
4.5 小结 | 第68-69页 |
5 P-OC载药纳米胶束的体内活性评价 | 第69-78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试剂和仪器 | 第69-70页 |
5.2.1 试剂 | 第69页 |
5.2.2 仪器 | 第69-70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5.3.1 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 第70页 |
5.3.2 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及体内治疗 | 第70页 |
5.3.3 石蜡切片的制备 | 第70-71页 |
5.3.4 对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 | 第71页 |
5.3.5 统计学分析 | 第71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1-77页 |
5.4.1 载药纳米胶束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71-72页 |
5.4.2 载药纳米胶束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 第72-74页 |
5.4.3 载药纳米胶束对肿瘤瘤重的影响 | 第74-76页 |
5.4.4 组织学观察 | 第76-77页 |
5.5 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附录A 相关溶液的配置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