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私营企业论文

民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阐述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12-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1.4 创新点第15-17页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第17-26页
    2.1 相关概念解析第17-20页
        2.1.1 激励第17-18页
        2.1.2 股权第18-20页
        2.1.3 股权激励第20页
        2.1.4 股权激励模式第20页
    2.2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第20-23页
        2.2.1 人力资本学说第20-21页
        2.2.2 控制权与所有权学说第21-22页
        2.2.3 委托代理理论第22页
        2.2.4 交易费用理论第22-23页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3-26页
        2.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3-24页
        2.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4-26页
3 民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第26-39页
    3.1 民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第26-28页
        3.1.1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区别第26-27页
        3.1.2 民营公司与民营非上市公司的定义第27页
        3.1.3 民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第27-28页
    3.2 民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33页
        3.2.1 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统一第28-30页
        3.2.2 长期激励手段的匮乏第30页
        3.2.3 有限责任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法律问题第30-33页
    3.3 民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第33-39页
        3.3.1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矛盾第33-34页
        3.3.2 传统激励方法的不足第34-35页
        3.3.3 有限责任公司的封闭性第35-39页
4 股权激励传统模式及其局限性第39-45页
    4.1 股权激励传统模式第39-42页
        4.1.1 限制性股票第39-40页
        4.1.2 股票期权第40-42页
    4.2 股权激励传统模式的限制第42-44页
        4.2.1 传统模式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不适用性第42-43页
        4.2.2 传统模式对人力资源因素的忽视第43-44页
    4.3 适用于封闭性公司的虚拟股第44-45页
5 民营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新模式第45-67页
    5.1 年薪虚股制第45-59页
        5.1.1 年薪制概念第46页
        5.1.2 年薪制与股权激励机制的结合第46-48页
        5.1.3 年薪虚股制的具体实施第48-59页
    5.2 虚拟股份制第59-60页
    5.3 虚拟溢价权股票第60-61页
    5.4 股权激励组合第61-67页
6 结语第67-68页
    6.1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7页
    6.2 本论文的局限性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69页
后记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基于大连市的调查
下一篇:技术并购、政府支持与军工企业创新效率--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