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内燃机动力装置论文--柴油机论文

船用柴油机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4-16页
        1.2.1 BOM转换技术研究现状第14页
        1.2.2 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技术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3 装配工艺虚拟仿真技术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4 课题发展趋势第16页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第16-18页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6-17页
        1.3.2 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第17-18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8-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论文章节安排第19-21页
第2章 船用柴油机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21-27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系统需求分析第21-22页
    2.3 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第22-25页
        2.3.1 系统总体体系框架第22-23页
        2.3.2 系统主要研究目标第23-24页
        2.3.3 系统总体方案流程制定第24-25页
    2.4 系统开发主要支撑技术第25-26页
        2.4.1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第25页
        2.4.2 基于Teamcenter的二次开发技术第25-26页
        2.4.3 基于NX软件的二次开发技术第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船用柴油机装配BOM转换方法技术研究第27-41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BOM及装配BOM第27-29页
        3.2.1 BOM及BOM视图第27-28页
        3.2.2 设计BOM、制造BOM和装配BOM第28-29页
    3.3 装配BOM转换基础模型第29-33页
        3.3.1 装配结构转换规则第29-30页
        3.3.2 基于组合规则的装配BOM转换方法第30-33页
    3.4 基于子图匹配算法的装配BOM转换第33-40页
        3.4.1 子图匹配问题的定义第33-34页
        3.4.2 面向BOM结构的匹配问题第34-36页
        3.4.3 匹配值计算方法第36-38页
        3.4.4 基于子图匹配的装配BOM转换第38-40页
    3.5 本章小节第40-41页
第4章 船用柴油机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技术研究第41-57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结构化装配工艺优化设计方法第41-42页
    4.3 复杂产品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技术第42-47页
        4.3.1 结构化工艺设计技术第42-43页
        4.3.2 基于工艺路线的结构化装配工艺建模第43-47页
    4.4 基于仿真反馈的装配工艺优化设计第47-53页
        4.4.1 基于装配仿真的闭环调节机制第47-48页
        4.4.2 基于虚拟仿真的装配工艺设计评价第48-51页
        4.4.3 基于仿真反馈的装配工艺优化设计第51-53页
    4.5 装配工艺文件的自动化生成第53-56页
        4.5.1 装配工艺信息表达形式第53-54页
        4.5.2 装配工艺卡片生成第54-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5章 船用柴油机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系统实现与验证第57-69页
    5.1 引言第57页
    5.2 系统简介第57-58页
    5.3 装配BOM转换第58-61页
    5.4 装配工艺设计第61-66页
        5.4.1 结构化装配工艺设计第61-63页
        5.4.2 装配工艺资源指派第63-64页
        5.4.3 装配工艺仿真优化设计第64-66页
    5.5 装配工艺文件生成第66-68页
    5.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工作总结第69-70页
    工作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区域划分和高斯过程回归的无线指纹定位
下一篇:基于取样的张量公因子分析算法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