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给药方式的分类 | 第18-20页 |
1.1.1 口服给药 | 第19页 |
1.1.2 注射给药 | 第19-20页 |
1.1.3 经皮给药 | 第20页 |
1.2 微针给药 | 第20-29页 |
1.2.1 空心微针 | 第22-23页 |
1.2.2 固体实心微针 | 第23-24页 |
1.2.3 新型微针 | 第24-27页 |
1.2.4 新型溶胀微针制备及应用 | 第27-28页 |
1.2.5 两段式微针制备及应用 | 第28-29页 |
1.2.6 总结 | 第29页 |
1.3 本课题的设计 | 第29-32页 |
1.3.1 两段式微针制备及其基础研究 | 第30页 |
1.3.2 一种新型可以准确控制载药量涂层微针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1.3.3 课题意义及迁移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用品、仪器及表征方法 | 第32-36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32-33页 |
2.2 实验药品 | 第33-34页 |
2.3 表征方法 | 第34-36页 |
2.3.1 光学显微镜——微针表面形貌观测 | 第34页 |
2.3.2 测力计——力学强度测试 | 第34页 |
2.3.3 动物实验——微针透皮给药(体内体外) | 第34-35页 |
2.3.4 酶标仪——微针载药量及给药效率测量 | 第35页 |
2.3.5 降血糖实验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两段式微针制备及其基础研究 | 第36-46页 |
3.1 概述 | 第36-37页 |
3.2 两段式微针制备 | 第37-39页 |
3.3 力学性能研究 | 第39-44页 |
3.3.1 透皮实验 | 第40-42页 |
3.3.2 不同湿度、不同时间对力学强度的影响(吸水率) | 第42-43页 |
3.3.3 载药量及给药效率 | 第43-44页 |
3.3.4 最佳使用时间说明 | 第44页 |
3.4 总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一种新型可以准确控制载药量涂层微针的制备方法 | 第46-58页 |
4.1 概述 | 第46页 |
4.2 微针制备方法 | 第46-48页 |
4.3 载药量及均一性研究 | 第48-58页 |
4.3.1 不同载药量 | 第49-51页 |
4.3.2 微针载药量均一性 | 第51-52页 |
4.3.3 力学性能 | 第52-53页 |
4.3.4 透皮实验 | 第53-54页 |
4.3.5 皮下刺入效率 | 第54-55页 |
4.3.6 降血糖实验 | 第55-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导师简介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附件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