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0页 |
2. 司法实践中典型案例 | 第10-13页 |
2.1 案例介绍 | 第10-11页 |
2.1.1 案例一 | 第10页 |
2.1.2 案例二 | 第10-11页 |
2.1.3 案例三 | 第11页 |
2.2 案例争议焦点 | 第11-13页 |
3. “凶宅”买卖合同效力概述 | 第13-16页 |
3.1 忌讳“凶宅”的民间认识论 | 第13页 |
3.2 “凶宅”的界定标准 | 第13-14页 |
3.2.1 扩张说 | 第13-14页 |
3.2.2 限定说 | 第14页 |
3.3 “凶宅”买卖合同效力 | 第14-16页 |
3.3.1 “凶宅”买卖合同有效说 | 第14页 |
3.3.2 凶宅合同无效说 | 第14-15页 |
3.3.3 凶宅买卖合同可撤销说 | 第15-16页 |
4. “凶宅”买卖合同效力司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20页 |
4.1 “凶宅”买卖合同效力司法现状 | 第16-17页 |
4.1.1 凶宅买卖合同有效 | 第16页 |
4.1.2 凶宅买卖合同无效 | 第16-17页 |
4.1.3 凶宅买卖合同可撤销 | 第17页 |
4.2 “凶宅”买卖合同效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0页 |
4.2.1 不能正确认定“凶宅”的法律信息属性影响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17-18页 |
4.2.2 公序良俗原则适用不当影响合同效力 | 第18页 |
4.2.3 认定凶宅买卖合同有效时存在不足 | 第18页 |
4.2.4 认定凶宅买卖合同为可撤销合同时存在不足 | 第18-20页 |
5. “凶宅”买卖合同效力纠纷解决对策 | 第20-24页 |
5.1 确定“凶宅”认定的基本标准 | 第20页 |
5.2 运用物的瑕疵属性理论完善“凶宅”买卖为有效合同的认定 | 第20-22页 |
5.2.1 物的瑕疵基本理论 | 第20-21页 |
5.2.2 瑕疵担保责任的法理基础 | 第21页 |
5.2.3 买受人享有解除权 | 第21页 |
5.2.4 买受人享有减少价款权及损害赔偿权 | 第21-22页 |
5.3 完善“凶宅”买卖合同为可撤销合同的效力认定 | 第22-24页 |
5.3.1 出卖“凶宅”构成欺诈 | 第22页 |
5.3.2 出卖人的告知义务 | 第22-23页 |
5.3.3 买受人享有撤销权 | 第23页 |
5.3.4 出卖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 第23-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