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虹吸效应的航班频率与机票价格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旅客选择行为研究 | 第13-14页 |
1.2.2 航班频率优化研究 | 第14-16页 |
1.2.3 机票价格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3 论文研究方案 | 第18-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32页 |
2.1 虹吸效应及影响分析 | 第21-25页 |
2.1.1 机场虹吸效应的概念 | 第21-22页 |
2.1.2 机场虹吸效应的形成机理 | 第22-24页 |
2.1.3 机场虹吸效应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 中小机场旅客出行相关理论 | 第25-31页 |
2.2.1 中小机场旅客出行过程分析 | 第25-26页 |
2.2.2 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2.2.3 离散选择模型的性质和原理 | 第28-30页 |
2.2.4 中小机场旅客出行方式分担率计算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虹吸效应的机票价格优化模型 | 第32-43页 |
3.1 非合作博弈理论基础 | 第32-35页 |
3.1.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第32页 |
3.1.2 纳什均衡 | 第32-33页 |
3.1.3 非合作博弈具体说明 | 第33-35页 |
3.2 票价博弈分析 | 第35-37页 |
3.2.1 票价与旅客需求的关系 | 第35页 |
3.2.2 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 | 第35-36页 |
3.2.3 票价博弈过程分析 | 第36-37页 |
3.3 基于虹吸效应的机票价格优化模型 | 第37-40页 |
3.3.1 目标函数构建 | 第37-38页 |
3.3.2 情景假设 | 第38-39页 |
3.3.3 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3.4 算法设计 | 第40-42页 |
3.4.1 算法思想 | 第40-41页 |
3.4.2 算法流程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虹吸效应的航班频率优化模型 | 第43-57页 |
4.1 航班频率与旅客需求的关系 | 第43-44页 |
4.2 客运系统相关方分析 | 第44-46页 |
4.2.1 出行方式博弈分析 | 第44-45页 |
4.2.2 旅客博弈分析 | 第45页 |
4.2.3 出行方式与旅客博弈分析 | 第45-46页 |
4.3 基于虹吸效应的航班频率优化模型 | 第46-51页 |
4.3.1 双层规划模型简介 | 第46-47页 |
4.3.2 双层博弈模型应用与假设 | 第47页 |
4.3.3 出行方式博弈建模 | 第47-50页 |
4.3.4 旅客博弈建模 | 第50页 |
4.3.5 双层博弈模型 | 第50-51页 |
4.4 博弈模型算法设计 | 第51-56页 |
4.4.1 灵敏度分析法 | 第51-54页 |
4.4.2 Frank-Wolfe法 | 第54-55页 |
4.4.3 启发式算法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7-64页 |
5.1 直飞与联运的分担率计算 | 第57-59页 |
5.2 直飞和联运的票价博弈 | 第59-60页 |
5.3 直飞与联运的频率优化 | 第60-63页 |
5.4 频率与票价同时优化结果 | 第63-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