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基于动态环境激励响应的桥梁时域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背景第9-11页
    1.2 国内外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模型修正法第11-12页
        1.2.2 ARMA法第12-13页
        1.2.3 小波变换法第13-14页
        1.2.4 HHT法第14-15页
        1.2.5 人工神经网络法第15-16页
        1.2.6 支持向量机法第16页
        1.2.7 马氏距离法第16-17页
    1.3 基于动态环境激励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的现状与思考第17-1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马氏距离的损伤识别指标的建立第21-30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经验模态分解基本原理第21-25页
    2.3 马氏距离基本原理第25-28页
    2.4 损伤识别向量与识别步骤第28-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EMD和MDC的损伤识别方法数值模拟第30-42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简支梁模型数值模拟第30-35页
        3.2.1 MDC损伤识别第30-33页
        3.2.2 损伤位置识别及分析第33-34页
        3.2.3 抗噪性分析第34-35页
    3.3 斜拉桥数值模拟第35-41页
        3.3.1 工程背景概况第35-36页
        3.3.2 有限元模型简介第36-39页
        3.3.3 经验模态(EMD)分解的应用第39-40页
        3.3.4 损伤位置识别结果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基于EMD和MDC的损伤识别方法模型试验验证第42-60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试验器材第42-45页
    4.3 试验方案第45-48页
        4.3.1 测点布置第45-46页
        4.3.2 试验加载方案第46-48页
    4.4 强迫振动下工字梁的响应测试结果第48-52页
        4.4.1 滑动平均法提取趋势项第48-51页
        4.4.2 去趋势项后信号第51页
        4.4.3 损伤识别及定位第51-52页
    4.5 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应用第52-58页
        4.5.1 损伤前后imf的变化机理与变化规则第53-55页
        4.5.2 EMD分解后的损伤识别分析第55-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基于实桥激励响应的损伤识别法的应用第60-75页
    5.1 引言第60页
    5.2 斜拉桥应变数据分析第60-65页
        5.2.1 应变传感器的安装与布置第60-62页
        5.2.2 整体升降温引起的应变第62-64页
        5.2.3 车辆荷载应变提取第64-65页
    5.3 斜拉桥损伤识别第65-72页
    5.4 实桥损伤识别步骤第72-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7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75页
    6.2 研究展望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桥面形态的钢—砼组合梁损伤状况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非开挖技术的沥青路面裂缝快速修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