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交通管理论文

电子警察执法证据采信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10-12页
一、证据采信是电子警察执法的基本功能第12-17页
    (一)电子警察证据采信的本质第12-13页
        1.电子警察是一种高科技的交通管理方式第12页
        2.电子警察证据采信的基本特征第12-13页
    (二)电子警察证据采信的优势第13-14页
        1.解决了现场执法举证困难的问题第13页
        2.对潜在违法行为具有震慑作用第13-14页
    (三)电子警察证据采信的过程第14-15页
        1.筛选符合标准的道路交通违法图像第14-15页
        2.记录和保存道路交通现场的真实数据信息第15页
        3.将交通违法证据保存到违法信息数据库第15页
    (四)电子警察执法证据采信的功能第15-17页
        1.电子警察证据采信是交通处理决定的事实根据第15页
        2.电子警察证据采信可以增强行政决定的公信力第15-16页
        3.电子警察证据采信可以减少行政侵权行为的发生第16-17页
二、电子警察执法证据采信的基本要求第17-20页
    (一)电子警察的设置要合法第17-18页
        1.电子警察设置的主体要根据法律的授权第17页
        2.电子警察设置的地点要合法第17-18页
        3.电子警察设置要达到国家规范的技术标准第18页
    (二)电子警察证据采信过程要合法第18-20页
        1.电子警察证据采信主体要合法第18-19页
        2.电子警察证据采信的方式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第19页
        3.电子警察证据采信的程序要合法第19-20页
三、我国电子警察证据采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0-26页
    (一)调整电子警察证据采信的法律规范不健全第20-21页
        1.行政机关在电子警察证据采信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第20-21页
        2.电子警察的证据采信无统一标准第21页
    (二)采集的证据存在来源不合法的情况第21-23页
        1.提供证据的电子警察设置位置不合理第21-22页
        2.提供证据的电子警察警告牌设置不合理第22页
        3.提供证据的电子警察由非法主体设置第22-23页
    (三)证据采信主体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第23-24页
    (四)提供证据的电子警察可能存在技术缺陷第24-26页
        1.电子警察存在拍摄误差第24页
        2.电子警察存在识别缺陷第24-25页
        3.证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第25页
        4.电子警察未按时送检第25-26页
四、完善电子警察执法证据采信的对策第26-32页
    (一)完善立法规范电子警察证据采信第26-28页
    (二)完备证据采信来源的合法性审查第28-29页
        1.严格审查电子警察和警告标志的安放位置第28-29页
        2.证据采集要由合法主体设置的电子警察提供第29页
    (三)加强电子警察证据采信主体的管理和监督第29-31页
        1.规范证据采信的主体范围第29-30页
        2.建立电子警察证据采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第30页
        3.完善证据采信工作人员的监督制度第30-31页
    (四)改善电子警察自身技术缺陷增强采信结果的公信力第31-32页
        1.制定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第31页
        2.规定强制性定期检测期限第31页
        3.统一证据采集格式增强证据的证明力第31-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致谢第35-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警察权功能的异化与归位
下一篇:格里·斯托克治理理论视角下哈尔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