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连续刚构桥转体施工方法与关键构造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曲线连续刚构桥转体施工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曲线连续刚构桥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水平转体施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转体施工曲线连续刚构桥关键构造 | 第17-36页 |
2.1 柔性墩合理构造 | 第17-26页 |
2.1.1 桥墩结构选型 | 第17-18页 |
2.1.2 桥墩结构受力性能 | 第18-25页 |
2.1.3 桥墩方案对比分析 | 第25-26页 |
2.2 主梁横向框架结构型式 | 第26-32页 |
2.2.1 主梁横向框架结构型式及受力特点 | 第26-27页 |
2.2.2 主梁横向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27页 |
2.2.3 箱梁结构承载力分析及验算 | 第27-32页 |
2.3 箱梁曲率半径 | 第32-35页 |
2.3.1 不同曲率半径设计方案 | 第32页 |
2.3.2 不同曲率半径有限元模型 | 第32-33页 |
2.3.3 最大悬臂状态结构变形分析对比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曲线连续刚构桥转体施工系统与受力分析 | 第36-72页 |
3.1 转体系统方案与构造 | 第36-42页 |
3.1.1 下转盘构造 | 第38-39页 |
3.1.2 球铰的构造 | 第39页 |
3.1.3 上转盘撑脚与滑道 | 第39-40页 |
3.1.4 上转盘构造 | 第40-41页 |
3.1.5 结构转体牵引配置 | 第41-42页 |
3.2 转体主要构造受力分析 | 第42-48页 |
3.2.1 球铰偏心位置 | 第43-45页 |
3.2.2 墩底实心段兼上转盘应力分析 | 第45-47页 |
3.2.3 转体过程位移分析 | 第47-48页 |
3.3 转体加速度对桥墩受力的影响 | 第48-51页 |
3.3.1 转动T构ANSYS模型 | 第48-50页 |
3.3.2 不同转体加速度下桥墩应力分析 | 第50-51页 |
3.4 转体过程承台与群桩受力分析 | 第51-55页 |
3.4.1 桩土作用的界面单元模型 | 第52-53页 |
3.4.2 转体过程承台与桩基有限元模型 | 第53页 |
3.4.3 承台与桩基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3.5 转体前后曲线连续刚构桥力学分析 | 第55-70页 |
3.5.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55-57页 |
3.5.2 上部结构计算结果 | 第57-63页 |
3.5.3 下部结构计算结果 | 第63-7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曲线刚构桥转体施工配重方法与稳定性分析 | 第72-97页 |
4.1 转体结构称重方法 | 第72-86页 |
4.1.1 测点布置 | 第72-73页 |
4.1.2 测试基本原理 | 第73-76页 |
4.1.3 称重试验各项称重结果 | 第76-86页 |
4.2 转体前风荷载理论值计算 | 第86-88页 |
4.2.1 横桥向静阵风荷载 | 第86-88页 |
4.2.2 纵桥向静阵风荷载 | 第88页 |
4.3 转体前球绞静摩阻力系数对桥梁的稳定性影响 | 第88-92页 |
4.3.1 转体前摩阻力距的计算 | 第88-89页 |
4.3.2 横桥向安全稳定性系数 | 第89-90页 |
4.3.3 纵桥向安全稳定性系数 | 第90页 |
4.3.4 存在不平衡重下的横桥向安全稳定性分析 | 第90-92页 |
4.4 转体时球铰动摩擦系数对桥梁的稳定性影响 | 第92-95页 |
4.4.1 转体是动摩阻力距的计算 | 第92-93页 |
4.4.2 横桥向安全稳定性系数 | 第93页 |
4.4.3 纵桥向稳定安全系数 | 第93-94页 |
4.4.4 存在不平衡重下的横桥向安全稳定性分析 | 第94-9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依托工程应用 | 第97-117页 |
5.1 依托工程概况 | 第97-99页 |
5.2 施工监测内容 | 第99-108页 |
5.2.1 线形监测 | 第100-103页 |
5.2.2 应力测试 | 第103-107页 |
5.2.3 温度场测试 | 第107-108页 |
5.3 施工监测结果 | 第108-115页 |
5.3.1 线形监测结果 | 第108-110页 |
5.3.2 应力监测结果 | 第110-114页 |
5.3.3 温度监测结果 | 第114-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6.1 结论 | 第117-118页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