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农业灌溉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氮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第12-14页 |
1.2.3 水氮对作物氮代谢酶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4 秸秆还田对农田系统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 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2 测定项目与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2.2.1 旗叶光合指标 | 第18页 |
2.2.2 旗叶及籽粒氮代谢酶活性 | 第18-19页 |
2.2.3 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 | 第19-20页 |
2.2.4 水氮转运效率 | 第20页 |
2.2.5 产量及其结构 | 第20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0-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8页 |
3.1 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下冬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 | 第22-27页 |
3.1.1 旗叶叶绿素含量 | 第22-23页 |
3.1.2 旗叶净光合速率 | 第23-24页 |
3.1.3 旗叶蒸腾速率 | 第24-25页 |
3.1.4 旗叶胞间CO_2浓度 | 第25-26页 |
3.1.5 旗叶气孔导度 | 第26-27页 |
3.2 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下冬小麦旗叶及籽粒氮代谢酶的变化 | 第27-37页 |
3.2.1 旗叶及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 | 第27-30页 |
3.2.2 旗叶及籽粒的硝酸还原酶 | 第30-32页 |
3.2.3 旗叶及籽粒的谷丙转氨酶 | 第32-34页 |
3.2.4 旗叶及籽粒的谷氨酸合成酶 | 第34-37页 |
3.3 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下冬小麦物质积累 | 第37-41页 |
3.3.1 植株干物质积累和转运 | 第37-38页 |
3.3.2 籽粒灌浆动态 | 第38-39页 |
3.3.3 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 | 第39-41页 |
3.4 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量下冬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利用 | 第41-48页 |
3.4.1 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3.4.2 植株氮素转运效率 | 第42-43页 |
3.4.3 植株水氮利用效率 | 第43-44页 |
3.4.4 蛋白质含量及产量与氮代谢酶的相关分析 | 第44-48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8-54页 |
4.1 讨论 | 第48-51页 |
4.1.1 灌溉方式、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4.1.2 小麦灌浆期籽粒干重和蛋白质含量变化 | 第49-50页 |
4.1.3 水氮对冬小麦花后氮代谢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4 灌溉方式、施氮量和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光合生产的影响 | 第51页 |
4.2 结论 | 第51-53页 |
4.3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