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9页 |
1.2 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1.2.1 SAR图像降斑 | 第19-21页 |
1.2.2 极化SAR图像信息可视化 | 第21-23页 |
1.2.3 极化SAR图像地物覆盖分类 | 第23-26页 |
1.2.4 极化SAR信息处理系统 | 第26-27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 | 第27-35页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27-32页 |
1.3.2 论文创新点 | 第32-35页 |
第二章 雷达极化原理与SAR图像特征 | 第35-64页 |
2.1 引言 | 第35页 |
2.2 电磁波的极化表征 | 第35-40页 |
2.2.1 极化椭圆 | 第35-37页 |
2.2.2 Jones矢量 | 第37-38页 |
2.2.3 Stokes矢量和Poincare极化球 | 第38-40页 |
2.3 雷达目标的极化表征 | 第40-44页 |
2.3.1 散射矩阵和散射矢量 | 第40-42页 |
2.3.2 Stockes矩阵 | 第42-43页 |
2.3.3 极化协方差矩阵和极化相干矩阵 | 第43-44页 |
2.4 SAR图像统计特征 | 第44-46页 |
2.4.1 相干斑噪声模型 | 第45页 |
2.4.2 相干斑的统计特征 | 第45-46页 |
2.5 极化SAR图像极化特征 | 第46-63页 |
2.5.1 相干分解 | 第47-50页 |
2.5.2 非相干分解 | 第50-6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三章 非局部稀疏域子空间分解降斑方法 | 第64-101页 |
3.1 引言 | 第64-66页 |
3.2 稀疏域滤波 | 第66-71页 |
3.2.1 稀疏表示理论 | 第66-68页 |
3.2.2 稀疏表示滤波 | 第68-71页 |
3.3 稀疏域子空间分解算法 | 第71-76页 |
3.3.1 “原子频率”准则 | 第71-72页 |
3.3.2 基于超完备字典的稀疏域子空间分解 | 第72-74页 |
3.3.3 “原子频率”门限 | 第74-76页 |
3.4 基于非局部自相似的稀疏域子空间分解降斑算法 | 第76-82页 |
3.4.1 基于非局部自相似性的组聚类 | 第77-79页 |
3.4.2 稀疏域子空间分解降斑 | 第79-80页 |
3.4.3 算法框架 | 第80-82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2-99页 |
3.5.1 实验参数设置 | 第83页 |
3.5.2 模拟SAR图像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3-92页 |
3.5.3 真实SAR图像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9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四章 基于主信号字典的极化SAR图像信息可视化 | 第101-117页 |
4.1 引言 | 第101-103页 |
4.2 基于主信号字典的极化SAR图像信息可视化 | 第103-111页 |
4.2.1 极化SAR图像信息可视化框架 | 第103-106页 |
4.2.2 信息空间聚类 | 第106-108页 |
4.2.3 基于主信号字典的特征选择 | 第108-109页 |
4.2.4 算法流程 | 第109-111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五章 基于判别式结构字典学习模型的极化SAR图像地物覆盖分类 | 第117-143页 |
5.1 引言 | 第117-118页 |
5.2 分类特征提取及分析 | 第118-123页 |
5.3 面向分类的字典学习模型分析 | 第123-126页 |
5.3.1 稀疏表示模型 | 第123-125页 |
5.3.2 低秩表示模型 | 第125-126页 |
5.4 判别式结构字典学习模型 | 第126-134页 |
5.4.1 字典学习模型 | 第126-130页 |
5.4.2 模型优化求解 | 第130-134页 |
5.5 基于判别式结构字典的极化SAR图像分类 | 第134-141页 |
5.5.1 分类判决器 | 第134-136页 |
5.5.2 分类算法框架 | 第136-137页 |
5.5.3 仿真实验 | 第137-14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六章 极化SAR图像解译系统 | 第143-158页 |
6.1 引言 | 第143-145页 |
6.2 解译系统设计 | 第145-148页 |
6.3 解译系统关键技术 | 第148-150页 |
6.4 解译系统应用结果 | 第150-15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8-161页 |
7.1 论文内容总结 | 第158-159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74-175页 |
致谢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