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犯关系的脱离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共犯关系脱离理论概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共犯关系的脱离含义和特征 | 第10-12页 |
一、共犯关系脱离的含义 | 第10-12页 |
二、共犯关系脱离的特征 | 第12页 |
第二节 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一、“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的滥用 | 第13-14页 |
二、共同犯罪立法上的缺失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共犯脱离与共同犯罪中止的关系 | 第15-18页 |
一、共犯脱离和共犯中止要求的主体和后果不同 | 第16-17页 |
二、共犯脱离和共犯中止有效性不同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共犯脱离理论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分析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共犯脱离的必要性分析 | 第18-22页 |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 第18-19页 |
二、刑法发展的要求 | 第19-20页 |
三、实现刑法一般预防的要求 | 第20-21页 |
四、刑法谦抑性的要求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共犯脱离的合理性分析 | 第22-25页 |
一、可以弥补犯罪中止理论的不足 | 第23-24页 |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必然要求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共犯脱离的认定 | 第25-39页 |
第一节 共犯脱离的条件 | 第25-32页 |
一、脱离的时间条件 | 第25-27页 |
二、脱离的主观条件 | 第27-30页 |
三、脱离的客观条件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共犯脱离的认定标准 | 第32-39页 |
一、障碍未遂准用说 | 第32-33页 |
二、共同意思阙如说 | 第33-34页 |
三、因果关系切断说 | 第34-38页 |
四、共犯关系消解说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共犯脱离具体情形研究及处罚原则 | 第39-50页 |
第一节 共同犯罪处罚的依据 | 第39-41页 |
一、责任共犯说 | 第39-40页 |
二、不法共犯说 | 第40页 |
三、共同犯罪处罚依据的选择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共犯脱离具体情形研究 | 第41-45页 |
一、教唆犯的脱离 | 第41-43页 |
二、帮助犯的脱离 | 第43-44页 |
三、共同正犯的脱离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共犯关系脱离的处罚原则 | 第45-50页 |
一、共犯脱离不承担责任情形 | 第46-47页 |
二、共犯脱离承担责任的依据 | 第47-49页 |
三、共犯脱离的处罚原则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我国对于共犯脱离理论选择 | 第50-52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对于共犯脱离的现状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共犯关系脱离的立法建议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