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国内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国外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股权权属变动的生效要件 | 第11页 |
2.股权变动的公示问题 | 第11页 |
3.名义股东的处分权问题 | 第11-12页 |
(四)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2-13页 |
1.创新之处 | 第12页 |
2.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一、我国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13-19页 |
(一)现行法律规定 | 第13-14页 |
1.股权变动模式的规定 | 第13页 |
2.股权无权处分的规定 | 第13-14页 |
3.涉及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规定 | 第14页 |
(二)司法实践 | 第14-16页 |
1.对股东资格的认定 | 第14页 |
2.对股权受让人善意的认定 | 第14-15页 |
3.对股权权属变动的时间点的认定 | 第15页 |
4.对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 | 第15-16页 |
5.对侵犯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股权转让合同的认定 | 第16页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16-19页 |
1.适用情形不明确 | 第16-17页 |
2.股东资格认定标准不统一 | 第17页 |
3.股权公示体系不完善 | 第17-18页 |
4.股权变动模式不确定 | 第18页 |
5.证明责任的承担问题 | 第18-19页 |
二、股权善意取得的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一)股权善意取得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股东权利 | 第19-20页 |
2.物权善意取得 | 第20页 |
3.股权善意取得 | 第20-21页 |
(二)股权善意取得的理论来源 | 第21-24页 |
1.外观主义的信赖利益保护 | 第21-22页 |
2.股权交易的秩序维护 | 第22页 |
3.股权交易效率的优化 | 第22-23页 |
4.衡平法上的利益平衡 | 第23-24页 |
三、股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 第24-31页 |
(一)股权让与人的无权处分 | 第24-25页 |
(二)股权转让行为的生效 | 第25-27页 |
1.物权转让与股权转让生效要件之比较 | 第25-26页 |
2.股权转让的生效要件 | 第26-27页 |
(三)股权受让人的善意 | 第27-29页 |
1.善意的界定 | 第27-28页 |
2.善意的判断标准 | 第28-29页 |
3.善意的时间点 | 第29页 |
(四)股权受让人所付合理对价 | 第29-31页 |
四、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 | 第31-39页 |
(一)明确股权善意取得的情形 | 第31-36页 |
1.适用情形 | 第31-34页 |
2.适用的除外情形 | 第34-36页 |
(二)明确股东资格的认定标准 | 第36-37页 |
(三)构建以股东名册为核心的公示体系 | 第37页 |
(四)构建统一的股权变动模式 | 第37-38页 |
(五)构建第三人善意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