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学生论文

小学生校外空间活动模式与驱动机制分析--以南京仙林新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儿童的活动空间的变化第8页
        1.1.2 中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第8-9页
        1.1.3 校外补习教育第9页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标第9页
        1.2.2 理论意义第9-10页
        1.2.3 实践意义第10页
    1.3 核心概念界定第10-11页
        1.3.1 城市儿童第10页
        1.3.2 社会阶层理论第10页
        1.3.3 社会阶层划分标准第10-11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4.1 国内外关于儿童对空间利用的研究第11-12页
        1.4.2 国内外关于影响儿童校外活动的因素的研究第12-13页
    1.5 儿童校外时间和空间使用模型第13-14页
    1.6 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2章 调研设计与实施第16-21页
    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第16页
        2.1.1 研究对象第16页
        2.1.2 数据来源第16页
    2.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2.2.1 文献分析法第16页
        2.2.2 问卷调查法第16-17页
        2.2.3 比较分析法第17页
        2.2.4 空间模型方法第17页
        2.2.5 半结构访谈法第17页
    2.3 研究步骤第17-18页
    2.4 研究区域第18-19页
    2.5 研究对象的家庭社会经济情况第19-21页
第3章 儿童校外空间日常活动模式第21-29页
    3.1 儿童校外空间日常活动模式第21-23页
    3.2 儿童校外空间日常活动模式的特征的比较分析第23-25页
    3.3 儿童校外空间日常活动模式的案例分析第25-29页
        3.3.1 家庭空间主导型第25-26页
        3.3.2 课外活动空间主导型第26-27页
        3.3.3 空间均衡型第27-29页
第4章 儿童校外空间日常活动模式的驱动机制分析第29-39页
    4.1 课外活动的参与率与年龄无关第29-30页
    4.2 课外活动参与的性别差异正在减弱第30-31页
    4.3 适合不同阶层的课外活动加强课外活动的普遍性第31-33页
    4.4 重点学校制度导致教育资源的争夺第33页
    4.5 不同体制下学校对儿童校外活动的限制第33-35页
    4.6 家长教养范式对儿童校外活动的影响第35-39页
        4.6.1 学习与兴趣的全方面发展导向第35页
        4.6.2 屈从教育制度要求的导向第35-36页
        4.6.3 放任自由发展第36页
        4.6.4 尊重孩子的意愿第36-39页
第5章 总结与讨论第39-42页
    5.1 总结第39-40页
    5.2 创新与不足点第40-42页
        5.2.1 创新点第40页
        5.2.2 不足点第40-42页
附录A第42-46页
附录B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高年级作文评语问题研究
下一篇:小学中年级“随文仿写”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