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聚合物链结构影响纳米颗粒分散及橡塑共混中的相变机理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符号说明第20-22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36页
    1.1 课题来源第22页
    1.2 橡塑共混第22-24页
    1.3 共混工艺和设备第24-25页
    1.4 橡塑共混的统计力学理论第25-33页
        1.4.1 Flory-Huggins理论第25-28页
        1.4.2 密度泛函理论第28-32页
        1.4.3 积分方程理论第32-33页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第33-35页
    1.6 创新点第35-36页
第二章 聚合物链结构的理论表征第36-56页
    2.1 引言第36-38页
    2.2 真实聚合物链的模型构筑第38-46页
        2.2.1 测试粒子法第38-39页
        2.2.2 聚合物链结构的理论描述第39-4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6-55页
        2.3.1 模型验证第46-47页
        2.3.2 形成因子和结构因子第47-50页
        2.3.3 回转半径第50-53页
        2.3.4 聚合物链构象的影响因素第53-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聚合物链影响纳米颗粒分散的理论分析第56-80页
    3.1 引言第56-58页
    3.2 纳米颗粒/聚合物链的模型构筑第58-6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0-79页
        3.3.1 堆积因子校正第61-63页
        3.3.2 颗粒体积分数的影响第63-68页
        3.3.3 颗粒尺寸的影响第68-72页
        3.3.4 颗粒/聚合物间作用力的影响第72-76页
        3.3.5 聚合物链构象的变化第76-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四章 橡塑共混物的均相相变机理第80-102页
    4.1 引言第80-81页
    4.2 实验部分第81-84页
        4.2.1 实验原料第81-82页
        4.2.2 实验设备第82页
        4.2.3 实验工艺及配方第82-83页
        4.2.4 测试条件及方法第83-84页
    4.3 理论和计算模型第84-90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90-100页
        4.4.1 POE/PP预聚物的“海-岛界面”第90-92页
        4.4.2 POE/PP共混物的相图第92-93页
        4.4.3 POE/PP共混物的“岛-海界面”第93-97页
        4.4.4 POE/PP共混物的界面张力第97页
        4.4.5 POE/PP共混物的相态演变第97-98页
        4.4.6 POE液滴成核第98-100页
    4.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五章 橡塑共混的非均相相变机理第102-114页
    5.1 引言第102-103页
    5.2 理论和计算模型第103-10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4-112页
        5.3.1 POE/PP非均相界面第106-108页
        5.3.2 POE和PP液滴成核第108-112页
    5.4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六章 纳米颗粒/橡塑共混的非均相相变第114-122页
    6.1 引言第114页
    6.2 理论和计算模型第114-11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15-120页
        6.3.1 POSS/POE/PP非均相界面第115-117页
        6.3.2 POE和PP液滴成核第117-120页
    6.4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第七章 结论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0-142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42-146页
附件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与半导体复合材料的电学与光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适用于光聚合体系的功能化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