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内外液体静压支承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流固耦合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液体静压导轨油膜特性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4 液体静压导轨油腔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静压垂直导轨油膜数学模型 | 第19-32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静压垂直导轨静压支承系统工作原理 | 第19-24页 |
2.2.1 静压垂直导轨静压油垫 | 第19-20页 |
2.2.2 静压垂直导轨承载力理论计算 | 第20-22页 |
2.2.3 静压垂直导轨支承系统供油方式的选择 | 第22-24页 |
2.3 静压垂直导轨油垫油膜数学模型 | 第24-28页 |
2.3.1 单油腔矩形油垫的承载力及有效承载面积 | 第24-25页 |
2.3.2 润滑油膜承载能力方程以及刚度方程 | 第25-26页 |
2.3.3 静压滑枕垂直导轨油垫间隙油膜流量方程 | 第26-28页 |
2.4 静压垂直导轨支承油膜控制方程 | 第28-31页 |
2.4.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28-29页 |
2.4.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29页 |
2.4.3 弹性力学的平衡方程 | 第29-30页 |
2.4.4 润滑油管内流态和雷诺数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静压滑枕垂直导轨润滑性能仿真分析 | 第32-53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静压滑枕垂直导轨间隙油膜物理模型 | 第32-41页 |
3.2.1 单油腔油垫间隙油膜物理模型 | 第32-33页 |
3.2.2 基于LINGO软件求解双油腔油垫结构尺寸 | 第33-36页 |
3.2.3 单油腔油垫与双油腔油垫理论参数对比 | 第36-41页 |
3.3 油腔间隙流体模型数值模拟 | 第41-52页 |
3.3.1 静压支承油膜仿真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41-42页 |
3.3.2 Fluent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流固耦合求解及间隙油膜模型预测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Workbench流固耦合模拟 | 第53-68页 |
4.2.1 流固耦合仿真模型 | 第53-55页 |
4.2.2 Workbench软件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5-56页 |
4.2.3 Workbench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62页 |
4.2.4 流固耦合下的间隙油膜预测模型的获取 | 第62-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静压滑枕垂直导轨变形实验研究 | 第69-77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静压滑枕变形量实验内容 | 第69页 |
5.3 静压滑枕变形测试装置 | 第69-72页 |
5.4 静压滑枕变形测试方案 | 第72-73页 |
5.5 实验结果与数据整理分析 | 第73-7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