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6页 |
1.1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概述 | 第9-15页 |
1.1.1 植物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1.2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沙田柚自交不亲和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 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与应用 | 第15-16页 |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6-27页 |
2.1 实验材料及其处理 | 第16-17页 |
2.1.1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16页 |
2.1.2 主要的生化试剂及仪器 | 第16-17页 |
2.2 沙田柚花柱总RNA的提取 | 第17页 |
2.3 DGE文库的构建及测序 | 第17-18页 |
2.4 DGE原始数据的基本处理 | 第18-21页 |
2.4.1 测序评估 | 第18-19页 |
2.4.2 差异表达基因 | 第19-20页 |
2.4.3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及代谢途径分析 | 第20-21页 |
2.5 RNase-like和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页 |
2.6 核糖核酸酶基因(RIB)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1-25页 |
2.6.1 原核表达载体pET43.1a-2441的构建 | 第21-23页 |
2.6.2 重组质粒pET43.1a-2441的转化 | 第23页 |
2.6.3 pET43.1a-2441质粒的抽提及酶切鉴定 | 第23页 |
2.6.4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 | 第23-25页 |
2.6.5 SDS-PAGE凝胶电泳 | 第25页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25-27页 |
2.7.1 基因序列及引物的设计 | 第25页 |
2.7.2 逆转录 | 第25-26页 |
2.7.3 荧光定量PCR扩增 | 第26页 |
2.7.4 检测和计算基因相对表达量 | 第26-27页 |
2.8 花粉的体外萌发实验 | 第27页 |
2.8.1 沙田柚花药的脱水处理及贮藏 | 第27页 |
2.8.2 超低温贮藏花药的解冻及萌发率的测定 | 第27页 |
2.8.3 重组蛋白对离体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 | 第27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7-52页 |
3.1 沙田柚花柱提取RNA的质量检测 | 第27-29页 |
3.2 沙田柚自交、异交花柱基因数字表达谱结果的分析 | 第29-41页 |
3.2.1 测序质量的评估 | 第29-31页 |
3.2.2 测序饱和度的分析 | 第31-33页 |
3.2.3 测序随机性的分析 | 第33-34页 |
3.2.4 基因测序覆盖度 | 第34-35页 |
3.2.5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35-36页 |
3.2.6 表达模式的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3.2.7 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37-39页 |
3.2.8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39-41页 |
3.3 RNase-like蛋白基因和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 第41-47页 |
3.3.1 RNase-like基因的分析 | 第41-44页 |
3.3.2 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分析 | 第44-47页 |
3.4 核糖核酸酶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47-50页 |
3.4.1 重组表达载体的检测 | 第47-48页 |
3.4.2 诱导表达蛋白电泳的结果 | 第48-50页 |
3.5 荧光定量PCR验证 | 第50-51页 |
3.6 花粉体外萌发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2-55页 |
4.1 沙田柚配子体自交不亲和相关的候选基因 | 第52-54页 |
4.1.1 核酸酶相关基因 | 第52-53页 |
4.1.2 激素相关基因 | 第53-54页 |
4.1.3 花粉管伸长的相关基因 | 第54页 |
4.2 RNase-like基因和WRKY转录因子基因在自交不亲和中差异表达的分析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的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