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氮磷富营养化条件下水源性肠球菌生物膜形成与fsr系统及gelE、sprE基因的关系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3页
    1 背景阐述第14-23页
        1.1 肠球菌相关知识简介第16页
        1.2 肠球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第16-18页
            1.2.1 耐药性的产生第16-18页
            1.2.2 细菌耐药性的传播第18页
        1.3 生物膜介导的耐药第18-20页
            1.3.1 黏质物屏障作用第18-19页
            1.3.2 特殊的微环境第19页
            1.3.3 基因表型的改变第19页
            1.3.4 应激反应的激活第19-20页
            1.3.5 对抗机体免疫防御体制第20页
        1.4 fsr调控系统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第20-21页
            1.4.1 肠球菌fsr调控系统对生物膜生成影响的研究进展第21页
            1.4.2 国内研究进展第21页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氮磷营养盐对水源性肠球菌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影响第23-4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3-31页
        1.1 实验材料第23-25页
            1.1.1 微生态系统第23页
            1.1.2 药品与试剂第23-25页
            1.1.3 主要设备第25页
        1.2 方法第25-31页
            1.2.1 构建微生态系统第25页
            1.2.2 试验设计第25-26页
            1.2.3 微生态系统水质指标的测定第26-27页
            1.2.4 底泥样本的采集第27-28页
            1.2.5 肠球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和保存第28-29页
            1.2.6 肠球菌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第29-31页
            1.2.7 统计学处理第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2.1 微宇宙中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第31-32页
        2.2 微宇宙中高锰酸盐指数(CODMn)的变化第32-33页
        2.3 肠球菌的耐药表型第33-37页
    3 讨论第37-41页
        3.1 构建微生态系统第37页
        3.2 肠球菌体药敏检测方法第37页
        3.3 微生态系统中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第37-38页
        3.4 微宇宙中高锰酸盐指数(COD_(Mn))的变化第38页
        3.5 肠球菌的耐药表型第38-41页
第三章 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检测第41-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1.1 材料第41页
            1.1.1 实验菌株第41页
            1.1.2 试验试剂第41页
            1.1.3 主要试验设备第41页
        1.2 方法第41-43页
            1.2.1 试管法定性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第41-42页
            1.2.2 半定量检测细菌粘附力第42-43页
            1.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2.1 定性检测各实验组中不同采样点的肠球菌株生物膜形成情况第43-45页
        2.2 半定量法检测各组中不同采样时间点得到的肠球菌细胞黏附力第45-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影响肠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几个相关基因研究第49-6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3页
        1.1 材料第49-50页
            1.1.1 样品第49页
            1.1.2 主要试剂第49页
            1.1.3 主要仪器第49-50页
        1.2 方法第50-53页
            1.2.1 肠球菌总RNA的提取第50-51页
            1.2.3 cDNA模板的制备第51-52页
            1.2.4 荧光定量扩增效率检测引物可用性第52页
            1.2.5 样本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第52-53页
            1.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62页
        2.1 各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检测结果第53-56页
        2.2 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第56-62页
            2.2.1 各剂量组中肠球菌fsrA基因的表达情况第56-59页
            2.2.2 各氮磷剂量组中肠球菌gelE基因的表达情况第59-61页
            2.2.3 系统中肠球菌fsrB、fsrC和SprE基因的表达情况第61-62页
    3 讨论第62-65页
        3.1 引物有效性的验证第62页
        3.2 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第62-65页
            3.2.1 肠球菌fsrA基因的表达情况第62-63页
            3.2.2 肠球菌gelE基因的表达情况第63-65页
全文结论第65-66页
硕士期间已发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田柚配子体自交不亲和花柱基因数字表达谱的分析
下一篇:历史纪录片《回望与坚守—金陵大学影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