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9-12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9-12页 |
·对"新时期"的界定 | 第12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外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18页 |
·国外比较优势理论 | 第15-17页 |
·国内比较优势理论 | 第17-18页 |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8-22页 |
·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8-19页 |
·国内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19-22页 |
·企业转型理论 | 第22-25页 |
·国外企业转型理论 | 第22-23页 |
·国内企业转型理论 | 第23-25页 |
3 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评析 | 第25-34页 |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中小企业比较优势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 第26-30页 |
·我国中小企业比较优势现状分析 | 第26-27页 |
·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第30-34页 |
·新时期的外部压力 | 第30-31页 |
·新时期的内部压力 | 第31-33页 |
·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的机遇 | 第33-34页 |
4 我国中小企业从比较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转型 | 第34-47页 |
·从比较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转型 | 第34-35页 |
·国内产业升级的要求 | 第35页 |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 第35-36页 |
·"比较优势陷阱"的普遍存在 | 第36页 |
·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障碍 | 第36-41页 |
·家族式的管理制约 | 第37页 |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足 | 第37-38页 |
·政策的不公平待遇造成"马太效应" | 第38-39页 |
·中小企业"信用危机" | 第39页 |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落后 | 第39-40页 |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盲目和混乱 | 第40-41页 |
·中小企业转型的可行性 | 第41-42页 |
·新时期中小企业转型面临新机遇 | 第41页 |
·中小企业的资产专用性低 | 第41-42页 |
·中小企业群体试错机制 | 第42页 |
·中小企业从比较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转化 | 第42-47页 |
·进入低风险的传统行业形成通用性资源的比较成本优势 | 第42-43页 |
·培养独特资源的竞争力 | 第43-44页 |
·培养资源整合能力 | 第44-45页 |
·以"走出去"的战略培养核心竞争力的融合能力 | 第45-47页 |
5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47-54页 |
·中小企业自身的层面 | 第47-50页 |
·以企业文化营造核心竞争力 | 第47-48页 |
·以自我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 第48-49页 |
·以信息促进核心竞争力 | 第49页 |
·中小企业积极发展"走出去"战略 | 第49-50页 |
·政府层面 | 第50-54页 |
·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的倾向性 | 第50-51页 |
·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引导机构 | 第51页 |
·设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专业机构,拓宽融资渠道 | 第51-52页 |
·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 第52页 |
·支持中小企业群簇式发展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