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4页 |
1.1.1 沉降的分类和特点 | 第11页 |
1.1.2 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1-13页 |
1.1.3 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危害及处理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有限元软件建模分析 | 第19-23页 |
2.1 有限元法及SPA2000软件简介 | 第19-20页 |
2.2 有限元法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 第20页 |
2.3 框架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2.3.1 基本假设 | 第20-21页 |
2.3.2 分析模型概述 | 第21-22页 |
2.3.3 沉降方式的选取 | 第22页 |
2.3.4 本工程计算的荷载取值 | 第22页 |
2.3.5 初始弹簧刚度系数的确定 | 第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础不均匀沉降作用方式对上部框架结构的影响 | 第23-43页 |
3.1 两端局部不均匀沉降下的影响分析 | 第23-33页 |
3.1.1 两端局部不均匀沉降下的变形分析 | 第23-25页 |
3.1.2 两端局部不均匀沉降下的内力分析 | 第25-33页 |
3.2 中间局部不均匀沉降下的影响分析 | 第33-40页 |
3.2.1 中间局部不均匀沉降下的变形分析 | 第33-35页 |
3.2.2 中间局部不均匀沉降下的内力分析 | 第35-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工程实例 | 第43-51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43页 |
4.2 主要检测结构 | 第43-46页 |
4.3 房屋不均匀沉降数值分析 | 第46页 |
4.4 房屋分析模型 | 第46-49页 |
4.5 房屋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 | 第49-51页 |
第五章 设计对策及处理方法 | 第51-57页 |
5.1 概述 | 第51页 |
5.2 地质勘察方面的措施 | 第51页 |
5.3 建筑设计方面的措施 | 第51-54页 |
5.3.1 建筑体型应力求简单 | 第51-52页 |
5.3.2 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及长宽比 | 第52页 |
5.3.3 合理布置纵横墙 | 第52页 |
5.3.4 在合适部位设置沉降缝 | 第52-53页 |
5.3.5 控制与调整建筑物各部分标高 | 第53页 |
5.3.6 合理安排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 第53-54页 |
5.4 结构设计方面的措施 | 第54-55页 |
5.4.1 减轻建筑物的自重 | 第54页 |
5.4.2 增强基础刚度 | 第54页 |
5.4.3 设置圈梁 | 第54页 |
5.4.4 增加配筋法 | 第54页 |
5.4.5 减少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 | 第54-55页 |
5.5 施工方面的措施 | 第55页 |
5.5.1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 | 第55页 |
5.5.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 第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实践项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