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水轮机模型全特性试验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概述 | 第9-12页 |
1.1.1 抽水蓄能电站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1.2 抽水蓄能机组在电网中的作用 | 第10-11页 |
1.1.3 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前景 | 第11-12页 |
1.2 抽水蓄能机组技术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3 水泵水轮机类别综述 | 第13-15页 |
1.4 抽水蓄能机组全特性 | 第15-20页 |
1.4.1 抽水蓄能机组运行工况 | 第15-17页 |
1.4.2 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 | 第17-19页 |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全特性基础理论及关键点分析 | 第22-28页 |
2.1 全特性基础理论 | 第22-26页 |
2.1.1 全特性概念及曲线 | 第22-24页 |
2.1.2 不同比转速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的特点 | 第24-26页 |
2.2 全特性模型试验技术关键点分析 | 第26-27页 |
2.2.1 稳态工况区域 | 第26页 |
2.2.2 非稳态工况区域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水泵水轮机模型试验台研制 | 第28-44页 |
3.1 电气控制系统 | 第28-31页 |
3.1.1 电气系统的供电模块 | 第29页 |
3.1.2 调速系统与直流电机 | 第29-30页 |
3.1.3 操作控制系统 | 第30-31页 |
3.2 测试测量系统 | 第31-36页 |
3.2.1 硬件平台 | 第31-33页 |
3.2.2 软件平台 | 第33-34页 |
3.2.3 水力内特性高清成像观测平台 | 第34-36页 |
3.3 机械结构系统 | 第36-38页 |
3.3.1 管路设计 | 第36-37页 |
3.3.2 变直径旁通管 | 第37-38页 |
3.3.3 消能阀 | 第38页 |
3.4 试验台运行模式设计 | 第38-41页 |
3.4.1 水轮机工况运行模式 | 第39页 |
3.4.2 水泵工况运行模式 | 第39-41页 |
3.5 试验台综合误差分析 | 第41-43页 |
3.5.1 随机误差 | 第41页 |
3.5.2 系统误差 | 第41-42页 |
3.5.3 模型效率试验综合误差 | 第42-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稳态和非稳态工况下模型试验技术分析 | 第44-53页 |
4.1 稳态工况模型试验技术 | 第44-46页 |
4.1.1 试验条件 | 第45页 |
4.1.2 试验期间稳定性 | 第45页 |
4.1.3 试验方法及范围 | 第45-46页 |
4.1.4 试验设备运行方式分析 | 第46页 |
4.2 非稳态工况模型试验技术 | 第46-52页 |
4.2.1 “S”区试验 | 第46-48页 |
4.2.2 水泵制动区试验 | 第48-49页 |
4.2.3 零流量试验 | 第49-50页 |
4.2.4 零转速试验 | 第50页 |
4.2.5 全特性试验顺序和关键点 | 第50-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全特性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65页 |
5.1 稳态工况下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9页 |
5.1.1 能量特性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5.1.2 空化特性结果分析 | 第55页 |
5.1.3 压力脉动特性结果分析 | 第55-59页 |
5.2 非稳态工况下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5.2.1 “S”区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2.2 零流量和零转速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5.2.3 空载压力脉动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