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传统变换域鲁棒图像水印算法 | 第14-16页 |
1.2.2 抗几何攻击的鲁棒图像水印算法 | 第16-17页 |
1.2.3 变换域鲁棒视频水印算法 | 第17-18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第2章 数字水印相关技术 | 第21-28页 |
2.1 数字水印技术概述 | 第21-24页 |
2.1.1 数字水印的基本原理 | 第21页 |
2.1.2 数字水印的基本框架 | 第21-22页 |
2.1.3 数字水印的特性 | 第22-23页 |
2.1.4 数字水印的评价指标 | 第23-24页 |
2.2 SVD | 第24-25页 |
2.3 DWT | 第25页 |
2.4 SIFT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SIFT特征点嵌入的鲁棒图像水印算法 | 第28-39页 |
3.1 APBT | 第28页 |
3.2 结合APBT和SVD的SIFT嵌入技术 | 第28-38页 |
3.2.1 特征预处理 | 第29页 |
3.2.2 水印的嵌入 | 第29-31页 |
3.2.3 水印的提取 | 第31-32页 |
3.2.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32-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SIFT的抗几何攻击鲁棒图像水印算法 | 第39-54页 |
4.1 基于SIFT的几何攻击修正 | 第39-41页 |
4.1.1 旋转攻击修正 | 第39-40页 |
4.1.2 尺度攻击修正 | 第40页 |
4.1.3 平移攻击修正 | 第40-41页 |
4.2 基于SIFT的抗几何攻击鲁棒图像水印算法 | 第41-43页 |
4.2.1 水印的嵌入 | 第41-42页 |
4.2.2 水印的提取 | 第42-43页 |
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43-53页 |
4.3.1 不可见性评价 | 第44-45页 |
4.3.2 鲁棒性评价 | 第45-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基于ASIFT的抗几何攻击鲁棒图像水印算法 | 第54-66页 |
5.1 ASIFT | 第54-55页 |
5.2 基于ASIFT的几何攻击修正 | 第55-57页 |
5.3 基于ASIFT的抗几何攻击鲁棒图像水印算法 | 第57-59页 |
5.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9-65页 |
5.4.1 不可见性评价 | 第60页 |
5.4.2 鲁棒性评价 | 第60-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基于SIFT的抗旋转攻击鲁棒视频水印算法 | 第66-74页 |
6.1 场景变换检测 | 第66页 |
6.2 基于SIFT的视频旋转攻击修正 | 第66-67页 |
6.3 基于SIFT的抗旋转攻击鲁棒视频水印算法 | 第67-73页 |
6.3.1 水印的嵌入 | 第67-68页 |
6.3.2 水印的提取 | 第68-69页 |
6.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69-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7.1 总结 | 第74-75页 |
7.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