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 | 第18-36页 |
2.1 X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情况 | 第18-24页 |
2.1.1 调查样本情况 | 第18页 |
2.1.2 调查目的 | 第18页 |
2.1.3 调查内容 | 第18-19页 |
2.1.4 问卷调查效果的分析 | 第19-24页 |
2.2 X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 第24-30页 |
2.2.1 学习与生活压力问题 | 第24-25页 |
2.2.2 环境适应与角色转化问题 | 第25-26页 |
2.2.3 经济压力及生活差距问题 | 第26-27页 |
2.2.4 恋爱问题与情绪管理问题 | 第27-28页 |
2.2.5 就业问题 | 第28-30页 |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的分析 | 第30-36页 |
2.3.1 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30页 |
2.3.2 家庭因素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3 学校因素的影响 | 第31-33页 |
2.3.4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行性 | 第36-44页 |
3.1 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分析可行性 | 第36-39页 |
3.1.1 学校社会工作满足所有大学生的一般需要 | 第36-38页 |
3.1.2 学校社会工作满足特殊群体的部分需要 | 第38-39页 |
3.2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角度分析可行性 | 第39-41页 |
3.2.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的分析 | 第40页 |
3.2.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复杂性和可持续性的分析 | 第40-41页 |
3.3 从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关联度分析可行性 | 第41-42页 |
3.3.1 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有共同的目标 | 第41页 |
3.3.2 学校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有共同的价值理念 | 第41-42页 |
3.4 从对社工专业的认可度分析可行性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路径 | 第44-52页 |
4.1 社会工作层面的路径研究 | 第44-47页 |
4.1.1 个案工作方面 | 第44-45页 |
4.1.2 社区工作方面 | 第45-46页 |
4.1.3 外展社会工作方面 | 第46-47页 |
4.1.4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 第47页 |
4.2 社会层面的路径研究 | 第47-48页 |
4.2.1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 第47-48页 |
4.2.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建设 | 第48页 |
4.3 学校层面的路径研究 | 第48-52页 |
4.3.1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48-49页 |
4.3.2 创建团队工作机制 | 第49页 |
4.3.3 加强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工作的融合 | 第49-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 | 第52-54页 |
5.1 总结 | 第52页 |
5.2 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