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政权在武汉沦陷区的文化建构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4页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1-13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3-21页 |
(一) 汪伪政权的研究 | 第14-16页 |
(二) 日本对沦陷区的文化侵略与伪政权 | 第16-20页 |
(三) 中日文化协会武汉分会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1-22页 |
四、文章的主要章节内容 | 第22-23页 |
五、论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23页 |
(一) 研究重点 | 第23页 |
(二) 研究难点 | 第23页 |
六、概念界定与说明 | 第23-24页 |
第一章 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 | 第24-33页 |
第一节 亚洲主义思想的发展 | 第24-26页 |
第二节 东亚联盟论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文化建构的准备与日伪的奔走 | 第28-32页 |
一、成立中日文化协会武汉分会 | 第28-30页 |
二、宣传阵地的建立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移花接木: 文化建构活动 | 第33-55页 |
第一节 战争的重新定义与日本在华形象建构 | 第33-39页 |
一、文化导致战争论 | 第33-35页 |
二、国共两党和日本国家之形象二重构 | 第35-39页 |
第二节 文化建构的具体活动 | 第39-50页 |
一、文协武汉分会为依托的建构活动 | 第39-47页 |
二、对文教事业的利用 | 第47-50页 |
第三节 文化建构与东亚文艺复兴 | 第50-54页 |
一、东亚文艺复兴的含义及原因 | 第50-52页 |
二、如何进行东亚文艺复兴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偷梁换柱: 传统文化的再阐释 | 第55-70页 |
第一节 儒家和中国佛教文化的再阐释 | 第55-63页 |
一、尊崇汉文化战略 | 第55-57页 |
二、儒家文化的再阐释与利用 | 第57-61页 |
三、利用中国佛教文化 | 第61-63页 |
第二节 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再阐释 | 第63-69页 |
一、中日交往历史的新解 | 第64-67页 |
二、对古代文学的再阐释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章 文化建构梦想的幻灭 | 第70-78页 |
第一节 暗度陈仓: 日伪文化建构的真实面向 | 第70-73页 |
第二节 文化之战: 文化建构活动的幻灭 | 第73-77页 |
一、文化统战工作 | 第73-76页 |
二、建设中国自己的文化 | 第76-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