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7页 |
1.0 研究背景 | 第18-24页 |
1.0.1 现实背景 | 第18-22页 |
1.0.2 理论背景 | 第22-2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24-27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7-30页 |
1.3 研究路线、结构和方法 | 第30-35页 |
1.3.1 研究路线 | 第30-33页 |
1.3.2 论文结构 | 第33-3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1.4 主要贡献 | 第35-3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7-75页 |
2.1 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研究 | 第37-42页 |
2.1.1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 第37-38页 |
2.1.2 产学研合作的动因 | 第38-41页 |
2.1.3 产学研合作的障碍 | 第41-42页 |
2.2 正式契约 | 第42-50页 |
2.2.1 正式契约的内涵 | 第42-44页 |
2.2.2 正式契约的维度 | 第44-46页 |
2.2.3 正式契约的前因变量 | 第46-48页 |
2.2.4 正式契约的结果变量 | 第48-50页 |
2.3 组织间信任 | 第50-59页 |
2.3.1 组织间信任的理论视野 | 第50-52页 |
2.3.2 组织间信任的定义 | 第52-54页 |
2.3.3 组织间信任的维度 | 第54-56页 |
2.3.4 组织间信任的前因变量 | 第56-57页 |
2.3.5 组织间信任的结果变量 | 第57-59页 |
2.4 正式契约与信任的交互作用效应 | 第59-60页 |
2.5 知识的相关研究 | 第60-63页 |
2.5.1 知识的内涵 | 第60-61页 |
2.5.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 第61-63页 |
2.6 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 | 第63-71页 |
2.6.1 知识转移的概念 | 第63-64页 |
2.6.2 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 | 第64-67页 |
2.6.3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 第67-71页 |
2.7 文献述评 | 第71-74页 |
2.7.1 现有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71-73页 |
2.7.2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第73-74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三章 探索性案例研究 | 第75-116页 |
3.1 案例研究方法 | 第75-76页 |
3.1.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 第75页 |
3.1.2 案例研究步骤 | 第75-76页 |
3.2 案例研究设计 | 第76-79页 |
3.2.1 研究问题 | 第76-77页 |
3.2.2 案例选择 | 第77-78页 |
3.2.3 数据收集 | 第78-79页 |
3.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79页 |
3.3 HS 公司案例描述与分析 | 第79-90页 |
3.3.1 HS 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 第79-80页 |
3.3.2 HS 公司与 A1 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 第80-84页 |
3.3.3 HS 公司与 B1 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 第84-86页 |
3.3.4 HS 公司案例内分析 | 第86-90页 |
3.4 HH 公司案例描述与分析 | 第90-99页 |
3.5 TK 案例描述与分析 | 第99-108页 |
3.5.1 TK 公司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 第99-100页 |
3.5.2 TK 公司与 A3 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 第100-102页 |
3.5.3 TK 公司与 B3 大学合作的案例描述 | 第102-105页 |
3.5.4 TK 公司案例内分析 | 第105-108页 |
3.6 跨案例分析及命题的提出 | 第108-11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四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116-139页 |
4.1 理论基础 | 第116-121页 |
4.1.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16-118页 |
4.1.2 资源依赖理论 | 第118-119页 |
4.1.3 社会交换理论 | 第119-121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121-136页 |
4.2.1 契约类型、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121-128页 |
4.2.2 学习意愿和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 | 第128-132页 |
4.2.3 契约类型、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交互作用 | 第132-136页 |
4.3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汇总 | 第136-13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五章 问卷设计和预测试 | 第139-160页 |
5.1 问卷设计 | 第139-141页 |
5.1.1 问卷设计的原则和可靠性 | 第139-140页 |
5.1.2 问卷设计的程序 | 第140-141页 |
5.2 变量的测量 | 第141-150页 |
5.2.1 知识转移的初始测量题项 | 第142-144页 |
5.2.2 契约类型的初始测量题项 | 第144-146页 |
5.2.3 信任的初始测量题项 | 第146-148页 |
5.2.4 学习意愿的初始测量题项 | 第148-149页 |
5.2.5 吸收能力的初始测量题项 | 第149-150页 |
5.2.6 控制变量的初始测量题项 | 第150页 |
5.3 小样本预测试 | 第150-159页 |
5.3.1 小样本预测试方法 | 第150-152页 |
5.3.2 小样本预测试结果 | 第152-1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59-160页 |
第六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 第160-201页 |
6.1 数据收集与描述 | 第160-164页 |
6.1.1 数据收集和样本描述 | 第160-161页 |
6.1.2 数据正态分布检验 | 第161-163页 |
6.1.3 共同方法偏差和未回应偏差 | 第163页 |
6.1.4 地区差异影响分析 | 第163-164页 |
6.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64-184页 |
6.2.1 信度检验 | 第164-167页 |
6.2.2 效度检验 | 第167-184页 |
6.3 假设检验 | 第184-191页 |
6.3.1 显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的回归分析 | 第184-187页 |
6.3.2 隐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的回归分析 | 第187-191页 |
6.4 结果讨论 | 第191-199页 |
6.4.1 控制变量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191-192页 |
6.4.2 契约协调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192-193页 |
6.4.3 契约控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193-194页 |
6.4.4 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 第194-195页 |
6.4.5 学习意愿对契约类型、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195-197页 |
6.4.6 吸收能力对契约类型、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197页 |
6.4.7 契约协调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交互作用 | 第197-199页 |
6.4.8 契约控制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交互作用 | 第19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99-201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201-20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201-203页 |
7.2 研究创新 | 第203-205页 |
7.3 管理启示 | 第205-207页 |
7.4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 | 第207-208页 |
参考文献 | 第208-229页 |
附录 1 | 第229-231页 |
附录 2 | 第231-2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235-237页 |
致谢 | 第237-238页 |
附件 | 第2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