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商业诋毁类型化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9-16页
    一、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
    四、文献综述第11-14页
    五、研究方法第14页
    六、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4-16页
第一章 商业诋毁构成要件探讨第16-27页
    第一节 关于竞争关系的认定与反思第16-20页
        一、司法实践中竞争关系的认定第16-17页
        二、竞争关系反思第17-20页
    第二节 关于诋毁行为的认定与反思第20-23页
        一、司法实践中诋毁行为的认定第20-21页
        二、诋毁行为反思第21-23页
    第三节 关于主观过错与损害的认定与反思第23-27页
        一、司法实践中主观过错与损害的认定第23-25页
        二、主观过错与损害的反思第25-27页
第二章 诋毁和损害的认定标准界定第27-32页
    第一节 最高院“误导标准”的解读第27-29页
        一、误导标准介绍第27-28页
        二、误导标准解读第28-29页
    第二节 “不利且不必要标准”的提出与解读第29-32页
        一、不利且不必要标准提出第29-30页
        二、不利且不必要标准解读第30-32页
第三章 商业诋毁行为类型化分析第32-45页
    第一节 因传播、散布虚假说法成立的商业诋毁第32-33页
    第二节 因传播、散布不当的真实说法成立的商业诋毁第33-40页
        一、传播、散布竞争对手过往的不法或不道德行为第34-37页
        二、传播竞争对手正在进行的不法或不道德行为与其现时的商业活动无关第37-38页
        三、传播、散布与竞争对手联系密切的特定个人的私人信息的行为第38-39页
        四、刻意披露关于竞争对手产品或服务的某一特定事实第39-40页
    第三节 因传播、散布贬损的评论成立的商业诋毁第40-41页
    第四节 不同类型商业诋毁行为的请求权基础探析第41-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第50-51页
后记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融资租赁出租人司法救济制度创新--以《开普敦公约》为借鉴
下一篇:自首制度中“自动投案”疑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