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自首制度中“自动投案”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7页
导论第10-15页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1页
    三、文献综述第11-13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3页
    五、论文结构第13-14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4-15页
第一章 自动投案成立之主观意志的认定第15-27页
    第一节 对“自动性”的理解第15-17页
        一、投案的主动性第15-16页
        二、投案的自愿性第16-17页
    第二节 投案时产生认识错误的认定第17-19页
        一、行为人误以为自己构成犯罪的情形第17-18页
        二、行为人误以为自己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第18-19页
    第三节 对“形迹可疑”型自动投案的认定第19-27页
        一、“形迹可疑”型自动投案的概念与特征第19-20页
        二、对“形迹可疑”的认定第20-22页
        三、“与犯罪有关的物品”的认定第22-24页
        四、“与犯罪有关的物品”与“罪行是否被发觉”之间的关系第24-27页
第二章 自动投案成立之时间要件的认定第27-38页
    第一节 对“犯罪以后”的理解第27-29页
        一、对“犯罪以后”的内涵认定第27页
        二、“犯罪以后”又实施犯罪的认定第27-29页
    第二节 对“尚未受到讯问”的理解第29-34页
        一、对“讯问”时间的认定第29-31页
        二、传唤的概念及性质认定第31-32页
        三、经传唤到案,被采取强制措施后才如实供述的认定第32-34页
    第三节 对“未采取强制措施”的理解第34-38页
        一、对“强制措施”的内涵认定第34-35页
        二、被采取强制措施后逃跑又自动投案的认定第35-38页
第三章 自动投案成立之投案对象与方式的认定第38-47页
    第一节 自动投案之投案对象的认定第38-42页
        一、司法机关第38页
        二、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及其他有关负责人员第38-40页
        三、被害人为投案对象时的认定第40-42页
    第二节 自动投案之投案方式的认定第42-47页
        一、投案方式的分类第42-45页
        二、两种投案方式竞合的认定第45-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1-52页
后记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诋毁类型化研究
下一篇:论网络寻衅滋事行为的刑法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