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城市水系统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城市社会水循环研究 | 第11-13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区域 | 第16-22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6-17页 |
2.3 水资源现状 | 第17-18页 |
2.4 给水排水现状 | 第18-21页 |
2.4.1 给水现状 | 第18-19页 |
2.4.2 排水现状 | 第19-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城市社会水循环相关理论 | 第22-25页 |
3.1 社会水循环理论 | 第22-23页 |
3.2 城市社会水健康循环理论 | 第23-24页 |
3.2.1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3.2.2 系统构成及应用 | 第2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4 基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水循环系统评价体系研究 | 第25-36页 |
4.1 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 第25页 |
4.2 城市社会水循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34页 |
4.2.1 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与筛选方法 | 第26-27页 |
4.2.2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 第27-30页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1页 |
4.2.4 指标说明 | 第31-34页 |
4.3 指标分级与评价等级的确定 | 第34-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两江新区水平衡研究 | 第36-43页 |
5.1 两江新区社会水循环系统构成 | 第36-37页 |
5.2 城市用水子系统构成分析 | 第37-38页 |
5.3 城市排水系统构成分析 | 第38-39页 |
5.4 城市水平衡分析 | 第39-4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6 两江新区社会水健康循环系统构建及健康度评价 | 第43-56页 |
6.1 两江新区社会水健康循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现状综合评价 | 第43-48页 |
6.1.1 指标体系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6.1.2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 | 第44-45页 |
6.1.3 权重计算 | 第45-46页 |
6.1.4 现状综合评价结果 | 第46-48页 |
6.2 需水量预测研究及预测综合评价 | 第48-54页 |
6.2.1 需水量预测方法分析 | 第48-50页 |
6.2.2 基于两江新区的需水量预测 | 第50-53页 |
6.2.3 预测综合评价 | 第53-54页 |
6.3 两江新区社会水健康循环战略研究 | 第54-5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7.1 结论 | 第56-57页 |
7.2 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