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主要英文缩写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1.1 植物侧根发育过程 | 第11页 |
1.2 影响侧根发育的因素 | 第11-14页 |
1.2.1 营养元素对侧根发育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2 激素对侧根发育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活性氧对侧根发育过程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铜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7页 |
1.3.1 铜在物体内的作用 | 第14-15页 |
1.3.2 铜缺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5页 |
1.3.3 铜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以及植物对铜胁迫的缓解效应 | 第15-16页 |
1.3.4 铜对植物根系建成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 Ca~(2+)在植物根系发育中的作用 | 第17页 |
1.5 拟南芥AtNOA1蛋白 | 第17-18页 |
1.6 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2.3 实验试剂 | 第19-22页 |
2.3.1 常用药品 | 第19-20页 |
2.3.2 药理学处理溶液配制 | 第20页 |
2.3.3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0-22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2-30页 |
2.4.1 拟南芥的培养 | 第22页 |
2.4.2 拟南芥杂交技术 | 第22-23页 |
2.4.3 拟南芥基因组DNA提取及纯合体鉴定 | 第23-24页 |
2.4.4 植物组织GUS染色 | 第24页 |
2.4.5 拟南芥DAB染色 | 第24-25页 |
2.4.6 拟南芥转基因材料的构建 | 第25-26页 |
2.4.7 拟南芥RNA的提取以及cDNA的合成 | 第26-27页 |
2.4.8 胞质Ca~(2+)变化监测 | 第27-28页 |
2.4.9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 | 第28页 |
2.4.10 植物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3页 |
3.1 诱导侧根形成的最佳浓度梯度探索 | 第30-31页 |
3.2 Cu~(2+) 不能诱导Atnoa1突变体侧根数目增加 | 第31-32页 |
3.3 Cu~(2+) 处理不改变AtNOA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 | 第32-33页 |
3.4 NO参与AtNOA1介导的铜诱导侧根发育 | 第33页 |
3.5 Cu~(2+) 处理明显诱导Atnoa1突变体根中H2O2增加 | 第33-34页 |
3.6 Cu~(2+) 处理诱导AtrbohD/F突变体侧根数目增加 | 第34-35页 |
3.7 Cu~(2+)处理诱导ceo1突变体侧根数目增加 | 第35-36页 |
3.8 AtNOA1调节铜诱导侧根形成依赖于胞质Ca2+含量的增加 | 第36-39页 |
3.9 生长素在侧根的发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第39-43页 |
4 讨论 | 第43-46页 |
4.1 AtNOA1参与调节Cu~(2+)诱导拟南芥侧根形成 | 第43页 |
4.2 AtNOA1介导Cu~(2+)诱导拟南芥侧根形成可能不依赖NO | 第43页 |
4.3 AtNOA1介导Cu~(2+)诱导拟南芥侧根形成不依赖于H2O2积累 | 第43-44页 |
4.4 Cu~(2+)诱导拟南芥侧根形成依赖于AtNOA1调节胞质Ca2+增加 | 第44-45页 |
4.5 Cu~(2+)诱导拟南芥侧根形成依赖于AtNOA1对生长素输入调控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