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欠驱动象鼻机器人抓取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的背景来源及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2 连续机器人的发展概况第13-17页
    1.3 欠驱动机械手的发展概况第17-18页
    1.4 欠驱动机构的动力学研究概况第18-20页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2章 欠驱动象鼻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建立及仿真计算第22-30页
    2.1 ADAMS软件的特点及其基本算法第22-24页
        2.1.1 建立动力学方程第22-23页
        2.1.2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第23-24页
    2.2 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24-27页
        2.2.1 实体模型的简化第24-25页
        2.2.2 剪叉连杆的变形与简化第25-27页
        2.2.3 添加约束和驱动力第27页
    2.3 动力学仿真计算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象鼻机器人抓取时关节接触力计算第30-44页
    3.1 MATLAB介绍第30-31页
    3.2 象鼻机器人关节接触力计算理论基础第31-32页
    3.3 建立数学模型第32-37页
        3.3.1 关节内角度和弹簧相关计算第33-34页
        3.3.2 末端关节受力分析第34-35页
        3.3.3 第六级关节的受力分析第35-36页
        3.3.4 一般关节受力情况第36-37页
        3.3.5 机器人的数学模型第37页
    3.4 数学模型在MATLAB中的实现第37-39页
        3.4.1 MATLAB程序的基本框架第37-38页
        3.4.2 程序实现第38-39页
    3.5 MATLAB仿真与结果验证第39-43页
        3.5.1 MATLAB的仿真结果第39-40页
        3.5.2 MATLAB与ADAMS仿真结果的交叉验证第40-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象鼻机器人越过障碍物运动时的驱动力分析第44-62页
    4.1 背景与意义第44页
    4.2 驱动力变化分析第44-53页
        4.2.1 第二关节被限制时的机器人驱动力变化情况第48-49页
        4.2.2 第三关节被限制时的机器人驱动力变化情况第49-53页
    4.3 数学模型的验证第53-58页
        4.3.1 MATLAB程序的基本框架第53-54页
        4.3.2 计算结果及验证第54-58页
    4.4 后续关节的运动形态分析第58-60页
        4.4.1 第二关节被限制时后续关节的运动形态第58-59页
        4.4.2 第三关节被限制时后续关节的运动形态第59-60页
    4.5 机器人受限运动时的抓取能力分析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实验验证第62-68页
    5.1 实验验证内容第62-63页
        5.1.1 实验平台的搭建第62-63页
    5.2 机器人接触力计算模型的实验验证第63-66页
        5.2.1 机器人转角的采集第63页
        5.2.2 机器人驱动力的采集第63-64页
        5.2.3 机器人关节接触力的采集第64-65页
        5.2.4 接触力计算模型验证第65-66页
    5.3 实验结果第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CM-SVM的工控网络异常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连杆欠驱动攀爬机器人抱持稳定性研究